一位母亲提问:
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和朋友之间发生了分歧,之后对方说她身上有她母亲的影子,而她特别不希望成为母亲的样子,觉得很懊恼,她想怎么样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于她这个提问,“自己身上有母亲的影子”,这是很正常的事。
我们的生命都是延续自父母,所以不管是从生理基因上,还是脾气秉性上,我们会跟父母有相似的地方就再正常不过了,甚至可能还有来自整个家族祖先的影子。
其次,也许母亲的影子并不是什么问题,如果这些全部是优点呢?可能没有人会反对和抗拒吧。
但显然这个问题里不是如此,而是相反的方面。
因为母亲的影子让自己被其他人诟病,那就可能是不好的方面,甚至是“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所以这才是成为困扰的原因。
小时候,父母在我们眼里都是伟大的,但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总是会机敏的发现父母身上总是有些不合时宜的地方,要么是性格,要么是为人处事,或者其他方面等等。
总之,跟我们理想中的父母是有出入的,但这其实才是真实的父母。
这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等孩子们若干年长大后,也许我们在他们眼里,就像今天的父母在我们眼里一样。
以往我们不喜欢父母身上的某些方面,我们会极力避免在自己身上重复出现,但就像心理学家们所说的:
当你越是抗拒父母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越来越像他们。
因为抗拒本身是一种能量。
你虽然不想拥有父母身上的某个“你不喜欢”的特质,你想摆脱它。
但是因为你一直在关注它,关注这一行为就像在给“这个特质”浇水施肥一样,时间久了,只会让这个特质越来越强。
这也是为什么你越是嫌弃,却越来越像的原因。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接纳它们,接纳它们是父母的一部分,接纳真实的父母就是不完美的。
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但是他们已经尽己所能的为我们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把这些都当作是父母给我们的礼物和对我们最好的祝福,然后尽可能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对于他们做得不好的方面或者我们不喜欢的特质,我们不需要认同。
也就是我们只认同父母的人,但是不认同父母的行为,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然后,我们去完善自己,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成为那样的人,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去做到。
与其说是接纳父母,不如说是接纳我们自己,你能做到真正欣赏与接纳自我,自然也会接纳和欣赏周围的其他人。
记得武志红老师曾经在他的书里说过一个观点:
不需要刻意去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就可以了,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也会自动发生变化。
当你与内在能完整融合,你整个人都是和谐的,自然与周围的一切都能做到和谐。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边做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