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是提升的开始:捕捉你想要的点
读书会开始之前,英子老师都会给大家推荐一系列要读的书、要看的电影。当时,不太明白老师的用意,而今天再回过头去看时才发现,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学习育儿知识、学习孩子出现了某个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的问题。教育是关于自我的问题,关于感受力的问题。当我没有了“自我”,当我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育儿”上时,我就迷失了,我就被这些所谓的问题“奴役”了。只想到老师那里拿一副“速效救心丸”。当我开始认真的倾听老师每一次的课前分享时,我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觉察之门。老师点点滴滴生活的分享加上陆陆续续看了老师推荐的书和电影,我开始走上觉察之路。有了觉察,就有了思考,有了主动思考就会有疑问。当我鼓起勇气提出第一次的答疑问题时,我的世界被点亮了。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去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英子老师就是我的名师,就是我前行路上的明灯。当我深陷自己问题的泥潭苦苦挣扎的时候,以为永远也解不开这个死结的时候,英子老师的幽默风趣一下就能化解了我所有的担心和恐惧,似乎让我如此头疼的问题在她看来,那都不是事儿!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提交答疑的情景。您当时说了一句立马就逗得我噗呲一笑的的话,“想要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有时间观念,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同时也拿掉了我内心的焦虑与担心。原来,我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因为不懂得孩子而生出的不适宜期待!第一次提交答疑是我自我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至此,我明白了每个人的思维都有盲点,如果我敢于去呈现自己的思维,那我思维的盲点就会被老师和同学照见,而盲点被照见的过程就是我们思维潜意识的东西被提升到意识层面的过程。一旦我们的问题被提升到了意识层面,我们就有了找寻解决问题答案的方向。如果没有觉察,我们的问题就会积重难返,陷入恶性循环。而有了觉察,意识之光就会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有了感受力,在每次课上,我就不再执着于把老师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而是去抓住最能扣动我心弦、直达我灵魂深处的点点滴滴。每一个质的飞跃都是由一点点的量变引起的。现在,当我回头去看一年前的自己时,我发现早起送娃的鸡飞狗跳已经不再是困扰我的问题了。
一句话,一本书,点亮一个世界。
带孩子走进自然,这是英子老师在课上常常念叨的问题。可是,我依然觉得这只是一句话,好像与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直到有一次在群里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人推荐了《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书中关于“亲生物性”这个词的论述深深的触动了我,使我坚定了把孩子带入自然的决心。我们人类,天生就有与其他生命形式接触的需求,这种需要不应被电子产品和钢筋水泥所替代,我们的感官得以锻炼,身体和心被联结起来,感受力和洞察力就慢慢的提升了。当我明白了自然的疗愈功效时,就坚定的带妞走进自然。之前非常迷恋动画片的妞,在进入大自然之后就被那些花花草草、飞鸟虫鱼深深的吸引。孩子有感受力的心灵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陪伴才能成长起来,陪着她蹲下来看一只蚂蚁如何把食物搬回家;春天来了,带她感受花草树木的变化;停下来观察一只鸟儿如何觅食;带她去外公家观察各种各样的家禽、去土里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陪她养蚕观察蚕宝宝的一生。我会发现,孩子的心是透亮的,当她的注意力被大自然所吸引,她就不再执着于看动画片了,还常常画出使我惊叹的作品。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心在就好!
多年的应试教育和行为主义养育方式,使我们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想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我们学习教育时,也不例外。我们遇到孩子的某一个问题,总想找到一个标准的解决办法。而英子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警惕落入线性思维的漩涡,世界除了黑与白,对与错,还有一个中间地带。我们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双赢的解决方式。教育也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不同,父母不同,成长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能抓住教育的精髓——不降低孩子自尊水平的同时,提升他的自我效能认知。不把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投射给孩子,敏锐的抓住教机无痕的帮助孩子,让他觉得自己是能干的、厉害的。只要我们的心和孩子是在一起的,哪怕我们的技术拙劣一点、我们的孩子也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爱和真诚!
众生畏因,菩萨畏果!
在一次课上,英子老师说了这句话,我当下就被这八个字深深的震撼住了。是啊!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当我们的眼睛只关注于孩子身上呈现的问题,也就是“果”的时候,孩子便是“坏”的。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上课都要迟到了,他们还故意磨磨蹭蹭。如果你透由这个“果”去看看孩子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也许你会发现孩子磨蹭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们做事情的技术还不够熟练。那么,造成他们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在平时养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朝着我们期待孩子呈现的美好状态去训练和建构他们呢?有了这样的觉察,我们的心就能接住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发生在孩子身上大大小小的所谓的“问题”,其实都是一种照见、因为这个问题原本是在我们身上的,现在借由孩子这个反光镜反射出来,让我们得以看见。我们的确应该去感谢孩子,她是来助力我们修行的。对于孩子,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一个“教机”,适时的抓住“教机”,我们就能引领孩子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利用每一次的机会去成长自己,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会得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