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三皇之一。他生于姜水,以姜为姓。《易传·系辞下传》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其意是说,伏羲氏死后,神农氏继位。《易传·系辞下传》又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这是说,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继位。远古人民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神农最先用木制作耒耜,教民农耕。这曲折地反映了原始时期先民由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进步情况。又传说他尝遍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有德政。
还有一说,认为神农就是炎帝。关于这个说法,坚持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在少数。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
“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其中,轩辕即黄帝。其他大人物分别是神农、炎帝、蚩尤,加上黄帝,共计四人。也就是说,在司马迁那个年代,神农和炎帝是两个不同的人。
炎帝
炎帝,又称赤帝、烈山氏。传说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轩辕黄帝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俩人不仅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而且传说还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当然,弄清楚这些,还得从炎帝的母亲说起。炎帝的母亲是谁?史传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其母为有娇氏。《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是说,有熊国的国君少典娶妻有娇氏,生二子,一个是黄帝,一个是炎帝。黄帝成长于姬水之滨,炎帝成长于姜水之滨。于是,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
第二个说法,相传其母名女登。一日,女登游华阳,被神龙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炎帝的长相奇特。传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史家分析,说炎帝长了个带角的牛首,是古代以牛为其氏族图腾的一个形象反映。尊重牛,很可能是因为牛作为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农业生产领域。这就标志着此时的社会,很可能已经由渔猎时代转向了农耕时代。炎帝是这个转型时代的一个形象的代表。
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没有定论。事实上,炎帝是一个传说中的神化了的人物。他是中国先民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炎帝是个神仙,与平常人完全不同。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为什么叫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炎帝和黄帝虽传说是兄弟,但也曾大打出手。炎帝一族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坂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晚年巡游南方时,积劳成疾,不治身亡;还有一说,认为炎帝发现草药,因尝百草,不幸而死。不过,这样一来,又把炎帝和神农混淆了,我们且姑妄听之。
炎帝葬于何处呢?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罗泌撰《路史》记述得更具体,认为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据地方史料《酃(líng)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虽然佛教传入,但陵前仍“时有奉祀”炎帝。如今,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境内。该陵始建于西汉年间,号称“神州第一陵”。陵殿为五进,即午门、行礼亭、主殿、墓碑亭、墓冢。殿外有咏丰台、天使馆、圣德林、鹿原亭等附属建筑。当然,古有“八世炎帝“之说,葬于鹿原镇的乃八世炎帝。陕西省宝鸡市亦有炎帝陵,据说那是一世炎帝和二世炎帝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