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第3部电影,《莫娣》 (Maudie 2016),是一部人物传记片。
看到四分之一处,脑海中立刻勾连起由Yolande Moreau主演的同类型法国电影《花落花开》(Séraphine 2008)。
虽然类型相似,但二者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花落花开》塑造的角色形象是近乎偏执和癫狂的,相比而言,《莫娣》则显得温情、治愈,没有前者那样的抽象深沉,因此深得人心。
两部电影均改编自真人真事,《莫娣》的处理做了较大的改动,《花落花开》则进行了最大的艺术化加工。因为《莫娣》诞生于北美,所以影片的艺术性较欧洲的《花落花开》稍逊一筹,但是看起来不沉闷,两部影片给我的冲击力都很大。
某评分网上说这是2017年度冷门佳作,看到有伊桑·霍克 Ethan Hawke的加持,估计它想冷都冷不了现在。各大公号都已经对它不吝赞美,推文也是煽情得很,比如“这是我看过2017年最好的爱情片”云云。
电影讲述了来自加拿大Nova Scotia省的民间女艺术家Maud Dowley的故事。
她患有先天性类风湿关节炎,身材佝偻,行动不便,哥哥Charles生意失败,债台高筑,房子被变卖,她只好寄居在姨妈Ida家。
事实上,很多人物传记电影,这样的背景设置是很“套路”的,(比如《玫瑰人生》)自幼没有完整的家庭或者身体有缺陷,童年凄惨的境遇等等能赢得一定的同情分,但是此片在这方面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姨妈Ida和哥哥Charles的对话一笔带过。看得出来,Ida的尖酸刻薄,Charles的势利,与Maud的纯真有着鲜明的对比。
无家可归,姨妈家再舒适,也像是一个牢笼,莫娣想有个自己的地方,不想寄人篱下。
她独自一人跑到酒吧里跳舞,内心的雀跃溢于言表。但凡是美的东西,不管是一只鸡,一条狗,一朵云,好看的外套,精致的皮鞋,都能让她高兴地手舞足蹈。
她来到镇上的杂货店买颜料,看到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来张贴招聘女佣的广告。
至此,本片男主Everett Lewis登场。
Everett是一个渔夫,孤儿院长大,目不识丁,粗俗不堪,不仅脾气暴躁,还有些吝啬,是一个孤寡冷漠的单身汉。
Maud偷偷撕下招聘启事,一路路颤颤巍巍来到Everett的小棚屋求职,显然,一个连自己照顾不好的人又指望她能做什么家务。Maud只要求有免费食宿另加每周25分的报酬,也许是Everett看到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心生怜悯(这点从Everett送别Maud到桥头时的形态举止就能看得出来),加之低廉的薪酬,便勉为其难地雇佣了她。
当然,一开始Maud的表现令Everett很恼怒,为此没少遭到辱骂和动粗,甚至被赶出门。Everett明确告诉她,这个家,我是老大,下来是狗和鸡,再下来才是你。
但即便如此不受待见,尊严遭到践踏,她还是没有退缩。在Everett晨起是就擦亮了地板,回家后准备好热腾腾的鸡汤,除了Everett所规定的禁区外,整个屋子都被她的画笔装点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窗户上的水仙,风门上的蓝鸟,内屋的蝴蝶和天鹅,每个角落都被色彩斑斓的画作包裹起来。
正如Maud所言:新鞋要穿很久才会合脚。两个游走于社会边缘命运卑微如蝼蚁的人,在Marshalltown这个海滨小镇,闲云野鹤般,把日子过成诗。
从今往后,让我来砍柴,卖鱼,你只需要画画就够了。
当然,这个过程就像磨合一双新鞋,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两人的相处经历了很多波折。
棚屋很小,只有阁楼上一张床,Maud和Everett挤在一起睡,久而久之,引来不少闲言碎语。
Maud擅长书写,她帮助Everett把那些卖鱼的流水账记在卡片上,背面是她的画。
就连杂货店的老板都说,这水平连我家上小学的女儿都不如。
直到她的伯乐,来自纽约的异乡客Sandra出现。一个喜欢对方的鞋子,一个喜欢对方的画,Sandra成为了Maud在这个孤僻小镇上唯一的知己。
四季轮回,与《花落花开》中的Séraphine一样,她的画作终于人尽皆知,副总统尼克松都要派车来买上几幅。
Maud说,我们住在一起,睡在一起,为什么不结婚呢?
起初,我对你百般嫌弃,照顾你比照顾一条狗还难。后来,你用自己的画笔引得过往的路人驻足,成为了报纸上电视上争相报道的艺术家,我一个靠砍柴为生的鱼贩,没有文化,如何配得上你。
结婚证太费钱,婚礼太过奢华,教堂是我们唯一的见证人。
我们就好像一双落单的袜子,我是拉长了,变了形的那只,上面有很多洞,执拗又阴沉,而你是朴素的白色棉袜。
不,你是宝蓝色的,金丝雀的黄色。
虽然每一幅画作都出自Maud之手,但是她依旧把Everett Lewis的名字写在了上面。
可能,他们之间没有炽烈的爱情,现实生活也不像电影那样诗意,但正是这种充满粗糙质感的相濡以沫,把浮生一切,都框成一幅画,就在那里。就像Maud所说,只要面前有一支画笔,我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片中很多细节都撑起了饱满的情绪,比如炎热的夏天,Maud想买阻隔蚊蝇的纱窗门,遭到Everett的反对,不过转身他就把纱窗门安上了。
后来孱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Maud握起画笔,他们坐在秋天的长椅上,看着那些长得像女人屁股的云朵,身旁是那个分不清墙上的鸟儿和精灵的男人,但在那些波澜不惊的岁月里,他是唯一的陪伴。
陪伴不一定是爱情,但一定是遗世而独立的她,享有的最深切的告白。
让人被感欣慰的是,影片并没有刻意营造Maud所遭受疾病的痛楚,或者歌颂他们伟大的爱情,除了在偷偷看望自己的女儿时落泪,其余部分都是云淡风轻的写实风格,尽力克制渲染生活本来的那些苦楚。
除此之外,还在影片中听到了与《内布拉斯加》相同的配乐,如果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跟着音乐很容易脑补出他们老去的样子。
越是质朴的东西,往往越容易激起内心的涟漪。
这在我们人人都随波逐流,声嘶力竭表现自我、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难能可贵。
像莫娣那样心怀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人,以及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世外桃源生活,也只能在电影里。
这不是最好的爱情故事,却是我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