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城市,用跑步寻找人生答案。
早上的十公里原本计划是去黄浦江边,后因安全问题考虑改变路线奔向荷兰风情小镇,开启周边探索跑。离开酒店出发的时候,和以往在陌生城市跑步一样,抱着感受城市人文的心态,但实在没想到此次十公里太幸福,在过程中想通了长久以来只知道结果不知原因的现象:大家为什么都要来大城市?
跑进蚂蚁小镇,迎面扑来的荷兰特色建筑让人眼前一亮,驻足拍照,细细欣赏这建筑特色。正对面的白色建筑如一个婉约的公主亭亭玉立,她的左边站着帅气高大的骑士,右边是位身着灰色礼服执手杖的绅士,而对面坐落着庄严的国王。这样的感觉让我想起了河大的公主楼,好感爆棚。
除了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广场内形形色色的活动更让人精神亢奋。顺着河边跑道时快时慢的跑着,看着城市还未彻底苏醒前的风景,我渐渐找到了大城市吸引众人的魅力——包容。在此之前,我心中对包容的理解,就是个口号,而大城市之所以成为大城市就是因为它的包容。
上海的人行道分为三部分,最里侧的跑道、中间的盲道、外侧的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把跑道配置在大马路的人行道上。看到的时候,特别的惊喜,心想大城市就是好,想跑就跑,根本不用再特意去寻找公园。这是包容。
广场上和河边各种娱乐活动。有单人推钢圈的;有三两个放风筝的;有遛鸟、遛狗的;有大部队健身的,项目涵盖了武术、广场舞、交际舞、健步走、羽毛球等等;有静静垂钓的;也有练习乐器大号、小号的;更有像我们这样跑步的。这些人在用自己的生命活力唤醒着沉睡的城市。这就是包容。
这些包容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的遇到这些平凡的人,我理解不了,正如我去年不能理解北京的西城区还有破旧如贫民窟的街道,我在今天明白了。那也是城市的包容性。
大城市用其自身的包容为来自不同地域和阶层的人们提供了可供我们选择的多种可能,我们都可以在这里寻到契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因身边环境的变化而更好地活着。至此,我找到了三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发展大城市?为什么要到大城市?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到大城市?
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大城市上,我们的团队同样需要,我们个人也需要包容性。有了包容性的存在,城市可以兼容并包,团队可以和谐共进,而我们个人会有一个好的心态驱动自己的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阿淼写于2020年7月1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