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7晚上
说实话,这是我真正意义上参与的第一个读书会,成人读书会。
晚上的活动主题是整本书阅读的研讨,以《碎瓷片》为例。
首先是随意聊聊读完书后的感受。我们的聊书一般是书中印象深刻的情节,联想到类似情节的书籍,对人物的印象等。
接着我们谈到对于整本书可能会涉及到哪些方面。作者,人物,环境,情节,作者意图,写作,读后感受,主题等。
这些我们随口都能说出来的词语,我们在读完一本书后,是这样细致地进行梳理的吗?
今天的读书会,阿简老师带我们聚焦主题——教育。从教育的角度,看树耳的成长。我们梳理出树耳成长当中对他影响深刻的人。鹤人,明师傅,明师母,康师傅,特使,强盗,农夫,分别找到在第几页是哪些事件中对树耳进行的什么教育。通过这样的梳理,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除了这些,我们还讨论了学校教育中能解决什么的问题。很多问题无解,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收获。
仅仅就童书的研讨,给我的感悟是:
1.除非是上公开课或者观摩课,教学可以很简单,整本书阅读没有必要非得按照导读,拓展,交流的程序一项一项进行,但是在交流之前一定要有阅读。班级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2.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先行,作为共读书,对于这本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全部罗列,一一进行问题的寻找和探索,梳理出所有的自己能找到想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根据班级情况,安排阅读计划,同时做交流的打算。
对于交流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来选择,但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认识,阅读感受,以及要和学生探谈的主题。
主题有很多,选择适合班级的话题进行交流,至于学生读到什么程度,读懂了什么,交流会非常重要,但不要在交流会上给予单一的解读,引起他们的思考,联结自己最重要。
3.教师个人提升素养是必须要做的。怎么读透文本,怎么挖掘主题,怎么设计一本书阅读的全过程,都需要活动进行前写出计划,实施中修改和完善。
除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给我的启示外,就树耳的成长在探讨中也带给了我很大的感受。
1.身边人的影响。身边的人的水平和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三观。比如说树耳。他从小在鹤人身边长大,虽然物质生活很贫瘠,但精神富足,鹤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对树耳来说是一笔财富,经历了从富裕到乞丐的鹤人,他的言行,对事情的看法和做法,无不渗透着人生的哲理。
我们也要多结交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有见解的人,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人,能让自己朝向更好方向发展的人。
2.个人的努力。老师再优秀,家庭提供的环境再富裕,条件再好,这些都是外在的,只是成长道路是助力,最终的成长还得需要自身的努力。
树耳,一个孤儿,除了身边这么多人对他的影响外,他对事情的观察,用心,做事的认真,投入,他的努力,这些都是他最终能完成自我提升所必须的。
说到底,成长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