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传世书法有不少,但是一幅只有六十三字的书法,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五行书,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幅书法又是谁写的呢?在什么情境下写的呢?
杨凝式厌世恶俗,又不喜作尺牍,故其流传墨迹甚少,存世仅四帖为著名。四帖之中,《韭花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尤重,为千古不朽之作。信札内容大概是述其午睡醒来,腹味舒适,恰逢友人送来食品,美味可口,遂执笔回信以致谢意,那么这幅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此贴在用笔上有三个秘密。
要说此贴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是韭花帖疏朗的章法,一幅书法作品从整体上看,字距、行距对书法的影响很大,黑少白多,视觉效果疏朗,反之则茂密。此贴字距宽松,行距很大,这是才传世书法上很少见的,布白极多而气不散,格调淡雅。
一共七行字,相比之下,前三行比后四行的字距稍微密一些,第一行最为密集,而五、六、七行空间最为疏阔,构成了通篇前密后疏的自然变化。而二、三、五、七行呈底部齐平状,一、四、六行则呈上走之势,看似疏散慵懒,实际很统一,又富有变化。
在结体和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充分利用虚与实的关系,移易位置,使字在疏密强烈反差的组合下,展现出深邃的意境。
其次就是结字欹侧但不失平衡,在单字结体上独出心裁,一些字甚至倾斜错位,或上下不齐、或头重脚轻,或疏,或紧,然而一切出于自然,毫无造作之气,显示出一种空灵淡远的美。在造型上,根据字的笔画,排列组合,写出不一样的美感,像寝、猥、赐、叶、之字,虽然结体在一些部位上变化有超出常规的地方,但是这不是矫揉造作,似信手为之,妙趣横生。
董其昌:“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最后就是书写心境,据说此帖的内容是写他昼寝以后,腹中甚饥,偶然得到韭花美食后的惬意心情。可以想见,饥饿难耐的时候,忽然有美食可餐,饕餮一番之后,腹饱胃足,精神大振,心情自然也是很好了。这个时候,再写这个《韭花帖》,心有所感,笔有所悟,行楷走笔,随意稳健,于不经意处,见了功力。
一幅好的书法并不是花尽心思去想如何去写,而是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一顿饭,诞生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杨凝式的《韭花帖》。其实,历代的传世墨宝大多先都是记事的,后来书法被人崇拜了,常常是无心插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