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疏风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短短几句吟唱,你是否觉得十分熟悉呢?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一位南宋才女再次翻红,短短几句,便把李清照诗意浪漫的吟唱诠释得万分温柔,这是时间和空间的惊叹,是跨越心与心的共鸣。
今天普贤国学堂就为大家分享众所周知的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才华横溢,撑起了文坛女子的半边天。这位奇女子历来为人所称道,而她的故事与情怀则在范英豪编写的《李清照诗词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连宋代理学家朱熹都对她赞誉有加:“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李清照诗词选》讲述了李清照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介女流,却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刚正不阿的性格与细腻敏锐的情感力相得益彰。因此她的诗词不仅有细腻敏锐的情感洞察,更有对国家政治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她不让须眉的英勇气魄。词评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夸赞她:“作长短句曲折而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书中归纳了她令后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的文学宝库增添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李清照作为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不仅留下了文化宝藏,对现代社会亦产生了积极影响,她的诗集为后世的人们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世界,更有古代妇女追求男女平等,热爱祖国的深远意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缠绵有味,万般思量的入骨情丝,“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又体现了不同于一般描写闺情的女诗人的豪情万丈。词评家夏承熹评道“这绝非没有直接产生情感而故作豪语之人所能写出的”,清朝著名词评家黄蓼园在他的《蓼园词选》中更直言:“无一毫釵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更是为世人称道不已。纵观她的一生,纵是少有欢聚,多悲离,也是从容不迫。她是李家的掌上明珠,是赵明诚的爱妻。她也曾享受“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快活时光,曾有过“和羞走,倚门回首”的青春年华,更有“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幸福甜蜜。然而北宋已末,明城已逝。她逐渐走向苍老,“花自飘零水自流”带着她的忧伤仍漂流在历史的长河中,她的一生多悲苦,情感多别离,但她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使得她的形象在文学史上闪烁着光芒。她渴望着“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自由,呐喊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语,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她柔弱的身躯随风去了。
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赞她的名篇《一剪梅》起首七字“红藕香残玉簟秋”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她的凄美,她的情思,她的感怀,她的倔强,我们可一一自《李清照词选中》探读。
多少现代人因她独一无二的文风,不知不觉地迷恋上李清照。即使隔绝着悠长的岁月长河,也无法阻止我们对那一缕香魂的幻想。她的潇洒活出了多少我们想要活出的样子,她是读过书的女人,与那些不读书的女子过的是不同的人生,可见书籍对人类的影响,这是世世代代都不会改变的,这预示着我们在信息如此丰富的今天,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李清照的词风转变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她感情经历的影响,她对感情的洒脱与敢爱敢恨,是我们多少人都难以做到的。读词如读人,我们可从书中领略学习那对待感情的正确态度,爱就用力去爱,伤心入骨那天也不选择消沉,从容地放手,留下自己最美好的样子就足矣。
《李清照词选》中的美人花,易安居士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书中是心事迷人的少女,是痛快自在的年轻人;又是为情所倾的才女,是忧国忧民的乱世佳人。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当代人去诵读,去感受其中的柔情万种,豪情壮志。纵使是恋爱自由的年代,我们也当褪去俗尘,学习其中的坚贞不移,诗情画意;纵使是和平年代,也要学习其中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清照词选》记录了易安词的风格变化,易安居士一生的悲欢离合,与国家时代的变异系为一体,词的境界扩大了,书的意境更深一层。总之,普贤国学堂由此而感叹,此书将易安的诗词归结一处,给人以如此深刻的启迪。
李清照的词总能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她的词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但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因为她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所谓“以寻常语度入音律”者也。当代女性可以细细品读李清照的词,做个爱读书的人,让自己的心思变得更加细腻多彩,做“现代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