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一个坚决从全国排名第一的高中退学的孩子,让家长直接崩溃到要跳楼。
在名校就读,小A一点都不快乐。当年因为想让他更容易升入这个高中,父母花了大力气办了户口,让他初中就在当地就读,可是一个13岁的男孩,上学第一个学期就因为调皮被老师打了,委屈的告诉父母,却被指责:都是你不好,老师怎么不打别人?
小A绝望了,都是我不好,那我能做的或许只有忍吧。于是无人可诉说委屈的小A,渐渐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在自己的胳膊上用小刀划,他说,不感觉太疼,比憋屈自己好受一些。
高中了,小A更无法适应,别的孩子都是学霸,他的成绩却节节败退,在那个优胜劣汰的环境里,他更加孤独而敏感。
妈妈看着天天在家的小A,无所事事,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为什么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为什么就不能克服困难?你为什么不珍惜我们的付出?你为什么———?好,既然你这样,那就什么都不要干了,锁在家里,手机没收,我们全家都不理你,你就受受苦吧!
小A给妈妈跪下哀求妈妈,妈妈也给小A跪下:你别再折磨我了!拽了他往窗口边,我活着也没意思了,咱俩一块跳下去吧!
妈妈伤痛不已,我却最心疼的却是小A——13岁的孩子,正是探索“我是谁”的关键时期,正是在别人的评价和自我的认知之间达成同一的关键时期——却没有一个人支持,老师的嫌弃,父母的指责,更可能有其他同学的疏远,都在小A的意识里种下都是我不好的种子,既然我都不好了,那就抽烟呗,那就厌学呗——让认知从失衡达到新的平衡。
而母亲,除了更加的指责,根本看不到孩子的挣扎——母亲似乎在说我更在乎我自己的感受和面子!
她说,当她情绪失控的时候,还会在心里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是,在说出刀子一样的话语的那一刻,你一定是刀子心!
无奈的时候,给孩子下跪?这一刻,你作为母亲的力量呢?一个没有力量的母亲啊,你怎么给到孩子需要的支持!让孩子有力量在自己未来之路上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