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出门散步。外面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很是惬意。我们慢悠悠地走着,大概走了一个小时,运动量也就达标了。
一路上,我们聊得热火朝天。孩子突然兴致勃勃地跟我提起“海龟汤”这个游戏,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完全摸不着头脑。好在有豆包,我迅速在上面查询,豆包的解释清晰明了。孩子意犹未尽,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豆包还贴心地提供了不少素材,详细给出了 “汤面” 与 “汤底”。
在孩子绘声绘色地讲解、豆包精准到位的解释,以及丰富素材的助力下,我渐渐摸清了这个游戏的门道。原来 “海龟汤” 有着简单却引人入胜的情节,需要参与者进行推理和大胆想象,有点像一场头脑风暴,最终只要能在设定的简单情节里自圆其说即可。当然,简单情节中往往得设置一些反转或者看似不合情理的地方,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促使玩家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一步步深入推理,推动故事发展。
后来,我和孩子决定一起合作创作一篇 “海龟汤”。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讨论,我们的故事逐渐成型。有A、B、C、D四个好朋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打麻将。其中,C堪称赌徒,无父无母,整日在赌场中混日子,且手气向来不错,每次打牌都赢钱。可这次打牌却状况百出,C不仅输得很惨,最后甚至丢了性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了让故事更加丰富,我们还给每个人赋予了不同身份:A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B是腰缠万贯的商业大亨,对牌桌上的输赢毫不在意;D是个极为孝顺的律师,家中母亲身患重病,急需一大笔钱医治。
揭晓结局的时刻到了:原来是D在牌上动了手脚,他本想从B那里赢到大笔钱财,好支付给医生A为母亲治病。谁知道,当天B手气爆棚,一路赢钱。阴差阳错之下,D动的手脚反倒让C输得一塌糊涂。在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C很快识破了D的伎俩,D担心事情败露,便狠心将C毒死。
客观来讲,这个故事算不上完美,在成年人眼中或许还有些漏洞,但孩子却觉得相当复杂,玩得不亦乐乎。
创作过程中,我越发感到自己在编写故事方面能力有限,于是想着要是能引入像《聊斋志异》里狐鬼神妖这类奇幻元素,故事肯定能更加丰富多彩。可孩子却不赞同,他觉得纯粹的现实题材更有挑战性。不过,小家伙兴致不减,紧接着又构思出一个新 “海龟汤”。这次,他把孙悟空的瞌睡虫巧妙地安排在了演唱会现场,还放在了演员的小提琴琴孔里。结果,演员们一开始演奏便集体昏睡过去,场面滑稽又有趣。
整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绞尽脑汁,沉浸在创作故事的欢乐里。或许日后孩子会忘掉这些故事的具体情节,但我真心希望,他能永远记得在没有其他玩伴的时光里,妈妈始终陪伴在侧,努力成为他最棒的玩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