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读了这本《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还说没有完全读完就迫不及待地想写下自己的感受,仿佛怕那些来来去去的想法溜走了一般。
这是一本心理学的入门级读物,讲了十个心理学的实验,方方面面,比如“物质成瘾”、比如“合理化”,比如“虚假记忆”。故事化的叙述形式,加上作者极富画面感的描写,读起来不但增长见识,也是津津有味呢。一些观点那是“不同凡响”,比如有心理学家设计实验区反驳“接触毒品的机会越大,越容易成瘾”并且得出了一些有利的结论,当然了,跳出来讨伐他的大有人在。其实我也曾听过罗胖的一期关于毒品的节目,里面也提到说即便毒品合法化,后果也未必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天下大乱、不堪设想,并且给出了原因一二三。针对这个问题,我实在不能,也不想多说。
令我深深的感动的是文中科学家们对事实、信仰的执着,可以说是如痴如狂、如痴如醉。这对于同样从事科学研究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震动。他们为了验证自己的假想,有的不惜以自己的孩子为实验对象,有的甘愿冒充病人跑到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有的即便饱受争议、身败名裂,依然坚持自己的初衷,无怨无悔。对的,是都有点“犟驴”脾气。我不敢说这样的态度就是对的,我也未必会完全学习这样的态度,只是我想这样的人应该会比较容易快乐吧,他们从来都不曾怀疑过自己,而是坚定方向、一往无前。想想自己还有身边的朋友,我发现那些郁郁寡欢、“遇人不淑”的人,那些愤世嫉俗、义愤填膺的人,那些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大都是严重缺乏自我认同,私下里觉得自己卑微,自我怀疑,从而走向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极端。他们也许可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一人之下、名利双收,不过不容易快乐,至少不自我修正的话,不容易。所以如果你不快乐,不是因为你没钱买不起apple,不是因为你不帅,喝不起奶茶,等等,而是信仰,而是方向。
另外,我发现这些科学家,这些实验,即便都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也都发挥了指导作用,但是都颇具争议性,没有哪一个实验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相反总是有一些相当牛的人跳出来予以严重的批评职责。对对,因为这个是与他的信仰,他的方向相悖的,他得去守卫自己的领土。这让我想到,千万别试图去讨好所有的人,谁都做不到,也没有必要。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做,就是了。有人反对,有人斥责,是他们的事。
但是要像“小龙女”般,奥,我指的是李若彤版的,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眼光也是不易,毕竟身处盘根错节的社会网络,不是什么活死人墓,很难看透。不过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也便不狭隘了,也便释怀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书里面有一个小观点: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周遭事情的解读,我想这是对的。下面借用网络上的图,编写一段对话,至于你怎么想,轻便啦。
有人说,这个图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出发就对了,梦想会实现的,面包会有的,加油。
有人说,生命的本质其实是共同的虚无,无论你的起点是什么,速度是多少,最后的最后,你回到了同一个地方。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不过是一场经历,不必当真。
又有人说,哎呀,你看看,位置决定速度,而不是努力。既然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我又何必早起呢?再睡一会吧。
左小球说,额哈哈哈,我的生活好舒服啊,好稳定啊,我超级喜欢这种一觉醒来,阳光和被子都在的赶脚。
中小球说,我讨厌这种生活,高不成低不就,这不是我想要的,上帝啊,帮帮我吧。
右小球人前说,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人后说,我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右小球说,我喜欢这样的自己,靠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日子,有木有很像陆励成或者何以琛?有木有,有木有。
即便山外还有更高的山,那又能怎样呢?我只做自己。愿你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