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中萍
课下闲聊,“发现没有,家长会之后,孩子们更不学习了!”“而且更浮躁!”我说:“那是因为家长无作为,学生也觉得无所谓了!”
本来,家长会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半学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关注孩子,能很好的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越来越好。但是,看孩子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目的似乎并未达到。
那么家长会后,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有如此情况?
细细想来,我认为出现此种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长未参加家长会,孩子不被关心,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这类家长大多对孩子不闻不问,家长平时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和学习,只忙着所谓“事业”和应酬,孩子大多成绩也不理想。
孩子得不到家长关注,成绩也不好,就会想方设法转移兴趣,调皮捣蛋,引起老师与家长的注意。家长又未来参加家长会,或多或少会有失落感,当他发现开家长会也没父母参加,那就继续破罐子破摔,看会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二、家长参加了家长会,但回家后没有给孩子关心和帮助,只有淡漠。
这类家长大多平时也不管孩子,也许还有单亲家庭,或者看了一些“鸡汤文”信奉不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孩子发现自己考好考坏,表现好坏家长都无任何表现,内心有忐忑也有庆幸。
表现较好成绩稍好的孩子,没有得到鼓励,也没有动力继续努力;表现不好成绩较差的孩子,没有压力和鼓励,继续平日的不思进取,甚至还会越来越差,认为再差也为所谓。
三、家长参加了家长会,回家对孩子只有打击或者打骂,没有关心和了解。
有一些中等孩子,也许已经很努力了,成绩也许进步或许暂时退步,他们只需要家长的理解或鼓励,却换来家长不断表扬“别人家孩子”,结果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父母回家一顿臭骂或暴打,唠叨自己如何辛苦,如何不易,孩子如何不争气。家长会后孩子得到的只有辱骂和暴打,面对父母的暴力,无法发泄自己的情绪,认识又比较短浅,只有将怒气发泄给老师,认为老师的家长会就是罪魁祸首。
四、家长参加了家长会,认真聆听老师的要求,发现孩子的问题,回家与孩子聊聊困惑,一起解决问题。
这类家长平时关心孩子学习,家庭氛围也不错,孩子也积极向上,成绩大多维持中上。
家长与一起孩子研究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孩子会越来越有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好!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学区前三类家长太多,第四类家长却凤毛麟角,所以,家长会后,孩子会越来越差,老师很无奈,家长似乎也束手无策。
还有个别家长本身就觉得家长会多此一举,耽误了他们的工作或“重要事情”,却又迫于孩子班级要求,不情不愿的参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孩子亦想:期中已经考完了,家长会又奈我何?我就可继续我行我素,反正父母也不在乎!家长要么无视,要么骂一顿,要么打一顿,之后依然如故,听之任之,孩子自然有了家长会后的无法无天,学习也更加不努力。
作为家长,我喜欢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因为我可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更全面的关注孩子;作为老师,我曾经满怀激情的在家长会上希望家长关注孩子,却未见太多效果。如今渐渐不愿参加学生的家长会,家长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我们做老师的也不愿徒劳。
细究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而家长会常常就是学习的最好途径,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我们有些家长过于急躁,从来不去思考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有问题,只是一味埋怨孩子,孩子感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温暖,也不会升起内心的良知,自然也不会改变。如果父母能够与孩子交心,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看到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爱,内心的良知自然会升起,也会有所改变。
当然,孩子的问题是多年产生的,想一蹴而就本就是奢望。改变一个孩子不可能就是一次谈话或一次关注就可以了。
我们一些父母开过家长会管两天,过两天就又听之任之了,所以孩子还未来得及改变,又回归原点了。
这段学习“生命树家庭教育”时听到张老师讲到一个父亲改变叛逆儿子的例子,感触很深。那对父母先每天朗读“生命回归祷文”全文如下:
“孩子,过去妈妈(爸爸)没有智慧的爱伤害了你。
妈妈(爸爸)错了,妈妈(爸爸)愿意努力修行来弥补你!
不管你曾经有多少的错,那都是在提醒妈妈(爸爸)要走向觉醒!
所以,妈妈(爸爸)要感恩你!感恩你让妈妈回头!
妈妈(爸爸)发愿要三个月做到真爱对你,决不吼你、骂你!
我要成为你亲密的朋友!
妈妈(爸爸)祈祷依靠宇宙真理的力量成为觉悟的人。
妈妈(爸爸)一定会让我们家成为温暖的港湾。
妈妈(爸爸)决定要给你信任、给你喜悦、给你美丽绽放的生命。
因为你会成为一个知恩报恩的天之骄子!”
接着每天对着孩子的照片反思自己做错的事,原谅孩子做错的事。
随后,因为孩子喜欢打游戏,父亲要求孩子告诉去向,并且每天回家。孩子喜欢在网吧打游戏,父亲每天去送饭,并且每天等待孩子一起回家。在陪伴十四天的一个雪天,父亲去送饭,雪化在身上,冻得打哆嗦,儿子父亲让回去,父亲却坚持陪伴。儿子似乎无所谓的继续打游戏,父亲在一旁打寒颤,终于,儿子哭了,并表示不再打游戏,与父亲回家。
这个故事中的儿子就是被父亲的真爱打动,良知升起,才会有改变。但是,这个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所以父母想改变孩子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毕竟,孩子好坏,本就是父母种下的果,不改变,最终伤心的是父母;能改变,受益的也终是父母。
家长会后,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多一份思考和理性,而不该是简单粗暴或愚昧无知,你耽误了孩子的今天,孩子将会让你用一生后悔。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