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二十八则。
1、原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互乡的人,多难与言(善)。一童子来求见,先生见了他,门人多诧异。先生说:“我只同情他来见,并不是即同情他退下的一切呀!这有什么过分呢?人家也是有一番洁身自好之心才来的,我只同情他这一番洁身自好之心,我并不保证他以前呀!”
傅佩荣注解
互乡的人很难沟通,有一个少年却得到孔子接见,学生们觉得困惑。孔子说:“我是赞成他上进,不希望他退步,又何必过度苛责?别人修饰整洁来找我,我就嘉许他整洁的一面,不去追究他过去的作为。”
“互乡”是地名,现不可考。“难与言”也许是他们对外来的人不太友善。“童子见”,童子指年龄未满十五岁者。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接见这位来自互乡的少年呢?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了解为师之道。
如果老师因为学生曾经犯错,就不接纳他,又怎么配称“老师”呢?如果学生都很完美,又何必要老师教呢?孔子的这番话令人感动,老师的心态是最重要的。推而广之,为人父母。与朋友相处也是一样。“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只要现在的他修饰整洁,就要接纳他。每个人都可以改过迁善,过而不改才是过失。愿意改过,将来就大有可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历史上有许多伟人都曾犯错。身为老师的孔子能说出这番话,尤其是接纳一个出身于风气不好之处的年轻人,这真是难能可贵。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对于这一段,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是有一些顺序颠倒的。认为“人洁”到“其往也”这两句应该放在“与其进也”之前。认为“唯何甚”上下也有一些缺文。虽然文字方面有一些疑虑,但是这一段并不太难理解。“互乡”这个地方,大概是一个民风不好的地方,很难跟他们说善的事情,但孔子却还是见了当地的人,所以门人很疑惑。孔子认为,只要有修正、改进自己行为的做法,已经是一种进步了,所以应该赞许他现在的这种做法,不是同意作恶,也不去追究他以往的过错。看孔子对有过错或者作恶的人这种宽宥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一颗仁心。只要恶人知错,能够摒弃过往,就是一种进步,都是值得鼓励的。俗语常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也正是这个道理。朱子点评到“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时时在当下保持着进步,就会无限接近善了。
4、弘丹学习心得
这一则,可以看出孔子的为师之道。第一,孔子并没有以偏概全,先入为主。“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可能名声不太好,所以,孔子的门人觉得不应该接见他。而孔子却愿意接见他。我想,互乡这个地方的人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不好,总是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作为老师,不应该先入为主,以偏概全,还不了解这个孩子,就认为他也属于不好的那类人。至少应该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真正了解这个孩子的品性。第二,孔子鼓励追求进步的人。这个童子来求见孔子,想必也是追求进步的人,要不然他干嘛来求见孔子呢?孔子没有拒绝他,也是鼓励他这种追求进步的精神。第三,鼓励良好的一面。孔子说,他并不保证这个少年的过往没有犯过错误,他只是嘉奖修饰整洁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善的一面,当你鼓励或者表扬其善的一面,也许他人会发扬善的一面。所以,给别人多一些鼓励和赞赏,说不定会激发别人善的一面,这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