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玄武门之变和随后的一些事件,包括屠侄,修改历史文本等,使他在很多人眼中也仅仅是一个擅用权术的皇帝。
是的,在玄武门之变前后,他做了很多有悖人伦道德的事情,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太子李建成。虽然李元吉并非他亲手所杀(尉迟敬德所杀),但是这笔血债也应该算在他头上,然后他又派人去杀了自己的十个侄子。而且在整个过程中高祖李渊一直在他的控制之中,这种控制不仅仅是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去逼皇帝,应该是早就派人入驻皇宫控制了后宫。以李世民的能力他不会想不到控制住皇帝才是这次政变的关键,杀太子只是顺带的。至于在杀了李建成以后尉迟敬德的逼宫有没有做,有没有必要做,都没关系了。在事后论功行赏是有一个人的出现比较奇怪,那就是侯君集。在史书中并没有提到他做了什么,所以我相信他就去做了控制皇帝和皇宫这个事情。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历史记载和我写的不一样,那是因为李世民改过史书,把这一段改了现在的模样。那就是李渊在湖上泛舟商量事情,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来的皇帝面前上奏太子与齐王谋反已被诛杀,希望皇帝蒋军权给秦王以平息叛乱。以及后面秦王进宫面见皇帝的允其乳的动作。而这个过程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已无法分辨。
那为什么要这么改呢,既然改了为什么不改的彻底点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意见,如果有不同的想法,请轻喷。
第一,从古代礼法的角度,父子之情大于兄弟感情,所以父死子继在前,兄终弟及在后,更何况那还是君父。两害相较取其轻,所以他选择把控制皇帝的事情淡化了。
第二,就是这最符合他最初的设想的原则。最初的设想是什么呢?在与太子建成夺娣的过程中,他肯定想过成功和失败。最理想的结果是太子建成被废,他顺理成章的当上太子。不理想一点就是去洛阳他的根据地,和太子一人管一块地方,至于这以后还统一不统一就再说了不过我想统一是必然的,那样才符合民为贵社稷次之的想法。在不理想点就是太子登基以后想迫害他,那他就只能奋起反抗,夺取皇位,那样就不会和他的父亲有什么纠葛。上述的所以设想都是我想的,有什么不对大家包涵。不管是不是上面的想法,都和当时的皇帝李渊没什么关系,这就是他的原则。只是最后李建成先动了,要提早杀了他,所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不管什么原因,历史文本呈现给我们现在的样子。李世民他赢了,而且开创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