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并不是一定要每天按照时间点完成相应的事情,而是可以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很好地平衡需要完成的事情,平衡自己的情绪。”
——《可塑的我》陈婕君
普通人眼中的“自律”:“哇,他冬天都能每天六点起床!他是怎么忍得住那么困和那么冷的?”
被认为“自律”的人眼中的世界:“嗯,今天又是六点自然醒,起床穿衣服可以下楼吃热乎早餐了。”
我们认为的“困”和“冷”,其实人家根本没感觉到。在自律者的主观意识里,不觉得早起是一件痛苦的事。很多人普遍认为自律是痛苦的,自律要压抑自己的欲望、抵制诱惑,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律的错误认知。
1. 自律不是简单地压抑欲望,是平衡内在冲动与外在诱惑后作出的主动选择。
比如一个人在减肥,面对蛋糕时反复告诉自己,“我一点也不喜欢吃甜食”,是一种自我压抑;而知道蛋糕对自己的诱惑,也了解吃蛋糕会影响自己的减肥目标,但选择不吃,继续完成减肥计划,就是一种自律。
2. 自律不是形式化的打卡,是能灵活应对实现目标时出现的改变与调整。
如果你想一周健身三次,计划安排在一三五。但周一晚上很累,也可以不去健身,改在周二上午进行。不用因此感到愧疚或自责,认为自己不自律,重要的是实现目标,不是纠结于计划。
3. 真正热爱的事,无需刻意的自律。
与其强逼自己靠意志去坚持,不如找到你的“内驱力”。多花点时间了解自己,找到让自己愉悦的事,慢慢让自律成为你的日常。
只有改变对自律的认知,找到内驱力,才能把自律当成生活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