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百度阅读上看了《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看完之后,有两点感受:第一,原来这么多的典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有一部分自己居然从来都不知道。第二,中学语文课和历史课自以为懂了,其实压根就没懂,看了这本书,才把之前好多知识点串起来,然后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子的。下面,就把自己的收获略微总结一下。
关于春秋五霸
记得上高中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算是知识点,都死记硬背过,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实是春秋五霸有争议的。目前都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多数的观点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还有一些人认为,宋襄公完全够不上霸主的称号,郑庄公在事实上比他更够资格称为霸主。上学时才管不了这么多,只要按照教材上的背下来就好了,这下才发现原来事实的真相并不只是那五个名字,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里就有不少历史典故。今天先说说第一卷第一章春秋小霸郑庄公这部分中涉及到的典故。
1、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重用了拍马屁的小人虢(guó)石父,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又非常宠爱褒姒(sì),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可以做出来逗褒姒(sì)开心,活脱脱是一个昏君。
褒姒是周幽王的一位宠妃,但她的名字不叫“褒姒”,古代的女人是没有名字的,一般用她的姓或者尊称来称呼她。“褒”是个诸侯国名(今陕西省勉县东南),“姒”是这个女人的姓。当时褒国人得罪了周幽王,就把褒姒这个大美女送给周幽王赔罪。当时的周幽王只有16岁,褒姒比他年长。褒姒自入了王宫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姬宫湦的宠幸。他把所有能让女人开心的东西都献给了褒姒。金银珠宝、漂亮衣服、奇花异草等等,所有姬宫湦能想到的都送了。最后他还把王后的位子给了褒姒,让她母仪天下。但褒姒身在富贵乡仍然是愁眉苦脸,一点也不觉得开心,自打进了王宫就没有笑过。有什么方法给褒姒制造快乐呢?虢石父给姬宫湦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历史上闻名的“烽火戏诸侯”。
下面来说烽火台。周朝首都镐京在现在的西安市附近,镐京的西部和北部就是戎人聚集区,其中以犬戎部落最为强大,他们时常来镐京附近骚扰掠夺。(周朝的四周散布着许多异民族,他们被统称为“四夷”,北方的叫“狄”,南方的叫“蛮”,东方的叫“夷”,西方的叫“戎”。)为了能更好地保护都城,周朝人在镐京的山上树立起烽火台。烽火台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会有专人看守。台上存放着晒干的狼粪,一遇到紧急的情况,就把狼粪点燃,烧起的黑烟就叫“狼烟”。附近的烽火台看见狼烟升起,也会把自己的狼粪点燃,如此传递下去。诸侯们看见烽火台起烟,不管你在吃饭还是在洗澡,都要马上带上自己的人马,奔走几百里来王都救援。这个叫做“勤王”,意思是为王室尽力。也真是佩服虢石父的创意,没有人逗乐,就让底下的诸侯们当起了小丑。而更不靠谱的则是周幽王,居然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把军国大事当成了哄女人开心的玩笑。
周幽王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先带上褒姒到骊山的高台上,摆好坐席,放上美酒佳肴等着。接下来他就派人去把烽火点上,让烽火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过不了很长时间,就看见那些诸侯国的君主们满头大汗地赶来了。诸侯们到镐京一看,这里风平浪静,哪有犬戎人的影子。再到王宫去打听,啥事儿也没有。而此时的周幽王和褒姒就在骊山上看着,看诸侯们心急火燎的样子,还有被人耍以后的吃惊,两人都为自己恶作剧的成功哈哈大笑。诸侯们这才明白,天子是在把自己当猴耍。
周幽王亲自导演了一场喜剧,虽然演员们很不高兴,但是“笑果”显著,尤其是褒姒特别开心。于是周幽王立刻投入到续集筹拍中,仍旧是把烽火台点上,等着看诸侯们紧张兮兮地往镐京这里赶。最多也就可能换一下点狼烟的烽火台,今天点东边第一个,明天选北边第三个。这样的“喜剧”接连拍了好几部,褒姒每一回都被逗得哈哈笑。周幽王见美人一高兴,下令赏赐给虢石父千金,传到民间就是“千金买笑”的典故。但是这场喜剧这么弄下去,问题就出现了,“演员”越来越少了。诸侯们知道要被寻开心,哪个愿来?何况周朝王室一不给片酬,二不管盒饭的,跑一趟镐京还要自己贴钱。
这就是“狼来了”故事的历史版本——“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愚弄群众的行为遭到了人民的一致谴责。周王室的公信力直线下降。
2、黄泉相见
春秋时代,郑国国王郑武公娶了一位夫人,叫做武姜,她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郑庄公,小儿子共叔段。在生大儿子时,武姜氏难产受到惊吓,一直不喜欢郑庄公。后来,郑庄公继承了王位,武姜氏就同共叔段约好日期,准备里应外合,取代郑庄公。郑庄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平息了叛乱。郑庄公对母亲和弟弟的做法很生气,一怒之下,把武姜氏安置到城颍软禁起来,并且向她发誓说:“不到死后埋入黄泉,决不相见了!” 过了一段日子,郑庄公忽然良心发现:不管她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但她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她生了自己,把自己养大,自己怎能这样对待她呢?又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国王,发誓说过的话又不能随便收回,这可怎么办呢?郑庄公左右为难,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天闷闷不乐。 这一天,郑庄公又在发愁,忽然颍考叔前来看望他。颍考叔负责管理疆界,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带了一些土产礼物进献给郑庄公。郑庄公留他吃饭,在饭桌上,颍考叔把菜碗里的肉,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碗里,自己却吃得很少,郑庄公觉得奇怪,便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颍考叔回答说:“小人家有年迈的母亲,平时我给她做的饭菜,她都吃过了,就是没吃过国王您赏赐的肉,请让我把肉带回去转赠老母,尽一点孝心吧!” 郑庄公感慨地说:“可羡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却不能尽孝心了!” “这是为什么呀?”颍考叔不解地问。 郑庄公将软禁母亲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又叹了一口气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颍考叔想了一下说:“国王不必发愁,我有个主意。您可以挖条隧道,下及泉水,您同母亲在那里相见,既见到了母亲,又不违背誓言,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郑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主意,与母亲在隧道里相见,并向母亲请罪,母子又恢复了亲情关系。
3、大义灭亲
卫庄公的爱妾有个儿子叫州吁,从小就很受宠爱,可是他不务正业,整天只喜欢舞刀弄枪。而当时,大夫石碏也有个儿子名石厚,与州吁臭味相投,两个人关系很好。后来卫庄公死了,公子完继位为卫恒公。此时,石碏因年纪老迈又不满州吁的作为,便告老还乡。
一天,卫恒公要到洛邑去见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杀死了卫恒公,并夺取了王位,可是他们不得人心,于是他们商量找石碏帮助,以安抚民心。石碏告诉前来求助的儿子说:“你们只要去请陈恒公帮你们在周王面前说说,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于是石厚和州吁,带上礼物赶往陈国。这边石碏暗中写信密告陈恒公,让他帮捉拿杀君王的凶手。石厚和州吁一到陈国就被抓起来了。接着陈王派人去问怎么处置这两个凶手。石碏就说:“这小子不忠不孝,留他又有什么用?”于是陈王叫人把他们杀了。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