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早饭过后,我回到楼上房间里,开始今天的编辑工作,屋前稻田里,一阵喧闹声,打破了往日的沉静。
我推开门,站在房前平台往远处看去,那是稻田里忙活着的人们在闲话家常,原来,又是一年插秧季。
思绪被拉回到儿时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湖南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分田到户后,每家都分得一些水稻田,那时候的水稻都是种两季,即早稻和晚稻。
早稻插秧差不多就是在五一前后,那时候学校会放春插假,为期一个星期,老师要回家忙农活,学生也要回去帮着家长干活。
大概八月份,便是双抢时节,收割完早稻,就要忙着犁田、耙田、插秧,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俗称“双抢”,即抢收抢种。
再说说插秧,先要提前培育秧苗,就是把带壳的稻谷泡上几天,等到发芽后,便撒在事先平整好的水稻田里,盖上薄膜(春天气温低,盖上薄膜是为了种子防止冻坏)。
不出几天,便能长出嫩绿的秧苗来,这些秧苗紧紧挨着,纤细的身体,牢牢地生长在稻田里,吮吸着大地的精华,蓬勃生长着。
长到了一定的时间,再把它们一株株拔起来,捆成小捆儿,再挑到其他平整好的水稻田里,分散开来。
那时候的农忙时节,是一场全家总动员。在我们村,小孩子七八岁就会下田干活,年龄大一点的,就得下田学着插秧,跟着大人们从大清早忙到天黑,这中间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泡在水稻田里,辛苦不言而喻。
年龄小一点的,便负责“散秧”。所谓“散秧”,就是将大人挑到田埂上的一小捆一小捆的秧苗,扔到田里,扔的间距要合理。扔得太近,插秧时会碍手碍脚,扔得太远,大人插完一小捆又得走几步去捡,耽误进度。所以,“散秧”考验的是眼力和臂力。
接下来就是插秧了。那时候还没有插秧机,全靠手工劳作。
插秧,要求插秧者左手分秧,右手不停地将分好的秧苗插进水稻田里,就这样周而复始,边插边慢慢后退,青青的秧苗一行行插在水中,浑浊的水稻田里便渐渐有了一些生机。
插秧是一门技术活,秧苗不能插得太深,也不能插得太浅。秧苗插得太深,就会被水稻田里的水浸死;插得太浅,就会浮蔸,不生根。因此,农民伯伯插秧就像蜻蜓点水一般,在水稻田里轻轻一点,将秧苗插稳、不浮蔸就行。
插秧也是一门辛苦活,在水稻田里弯着腰忙碌一天,往往到傍晚了,腰都几乎要直不起来,那酸痛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但是,农民伯伯还是很开心,看着眼前的新绿,那是辛苦劳动后的成果,虽然累着,也是满满的自豪感。他们会在心里祈祷,希望风调雨顺,这样就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于我而言,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我更害怕的是那些猖狂的蚂蝗。
蚂蝗是贪婪的,只要逮到机会,便吸附在腿上,它们吸血从来不会吃饱了就主动溜走,而是一旦叮上就不停地吸,直到把身体胀满,趴不稳了才会滚落。
如果在它吸满之前发现,你用手一拽,软软的,拽出老长还不掉,即使好不容易拽下来,被吸过血的地方还会流出很多血,奇痒无比。这是我的恶梦。
每每思及这个恶梦,我就会默念那句“要好好上学,好好学习,不要再过这种‘面朝黄土,背向青天’的日子了”。
也正因了这个恶梦,在之后的日子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能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记忆中,家乡的人们都很团结。因为每家的水稻田面积不同,能下田的劳动力也有强弱,所以,完成的时间也有先后。
哪家先插完秧了,就会自觉去那些还在忙活着的水稻田里帮忙插秧,不需要算工资,也不用准备饭菜。大家都能理解各自的忙碌,将互帮互助的传统发挥得很好。
现在的五月乡村,很少见到过去的老牛犁田耙田了,也很少看到老农弯腰插秧的情景了。在我的家乡,机械化耕作已经替代了原始的劳作,时代进步了,乡村也跟着进步了。
五月的的乡村很美,不仅仅只是姹紫嫣红,桃红柳绿,还有鸟语花香,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2022年年度写作营第(96)篇 1482字,累计1315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