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纪起,人类就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时代,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数不胜数的环境问题。对此,我十分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于2005年时在浙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断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断论,是针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自然造成破坏的现象而提出的。在这过后的十几年中,浙江干部群众首当其冲,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现实,但浙江省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结合的过程也是曲折探索。最初,浙江省是靠山吃山,从卖矿石到卖风景,长期大量的开发石灰岩,不仅仅是矿石资源骤减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开发,出现了“淤泥沉积,部分河床在35年内抬升数米”;“昔日‘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东苕溪,部分断面比黄河水还浑浊。”的景象。此后,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科学论断的引导下,浙江省逐步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在谋求“金山银山”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近十几年,浙江省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全面贯彻实施的环境保护,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给浙江省带来了一系列商机。
众所周知,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十分大。早在17世纪,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陷入了雾霾的危机中,而其首都伦敦,更是严重,尽管是白天,街道上也是如同夜晚一般昏暗。雾霾的增加,空气的恶化,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呼吸道疾病。尽管经济,军事实力有很大的提升,但人们生活水平,健康的问题足以证明,用绿水青山来换金山银山,是一项没有长远打算的决定。
孟子曾说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个说法,放在当今时代,就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部分,是对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这两座大山的正确认识。
回顾历史的长河,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希望我们能酌古御今,意识到绿水青山的重要性,不要找借口,等到无可挽救时,才忽然醒悟。
18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