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及个性的课题。
有人刚强,有人懦弱,有人散乱,有人执着而用力……而这些个性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种偏性,这种偏性对人的身心都有不同的影响,在这里指负面的影响。
我的问题,就是习惯性用力。
习惯性用力,意思是很长的时间河流里的一种身心习惯模式,这种性格的偏性类似于《好兵帅克历险记》中的经典语句 :
“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
当你过于用力时,会把大量的气血调动到头部,形成一个壅滞的状态,一方面这非常的耗自己,另一方面,维持这个状态时间比较久的人,往往有头痛头胀的问题,眼睛的压力也会过大,等这个压力因为某个事件,突然崩掉的时候,眼睛又会气血不足,视力昏暗,头部昏眩散乱,这也容易形成中风倒地的险境。
而在处理事情上,气血过于集中在头部产生很大的压力及热量,所以容易“脑子一发热,事就做错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都讲究一个“中”,不要以为过于用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是好事,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追求完美本身是一种心智的偏离,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
今年,我主要在做自己过于用力的内在觉知练习,就在今天,因为与好友讨论这个话题,我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个疑似源头:在我十三岁辍学时,准备外出打工,我的哥哥与我严肃谈话,要求我一定要努力做事,目的是一起赚到足够的钱,把我们住的土砖屋推土重建,村里最好的房子是两层的砖砌并贴了瓷砖的楼房……思路一下子打开……从小我家里很穷,我们家在村子里经常受欺负,经常有人大张旗鼓的跑到我家要杀我全家,而事实上我知道不是我们的错,我的父母是非常老实善良的人。加上我父母又总是吵架相互怨恨,我从几岁到十几岁都在心底藏着自杀的念头,但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因此儿时无比压抑的心理感受,使我狠下决心:一定要帮家里改变命运。所以我必须很努力,很用力,然而谈何容易,事与愿违,越用力越错,错上加错。在我还在跌跌撞撞的在命运里胡乱突撺时,父亲走了,妈妈过了6年也走了,我的婚姻也失败了。
……
回想这一切,如今似乎只是冷淡的在看待一个“我”以外的旧人,如果没有那些事,我会是什么样子?我还会活成是过去的那些样子吗?“那个人”真的是我吗?那么,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拥有这条生命,而她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只是活在那些牢笼里吗?不,那并不是我自己的样子。这个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阳光那么好,绿色看起来多养眼,使人心身舒适,那些水多么柔润,那些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机,给人无限力量!宇宙多么辽阔啊!我想所谓价值,应该是建立在敞开怀抱融入自然融入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真正的爱好并建立在这个爱好基础上的人生使命。
所以超越身心,不要被过去的一切困住,那些过往,只是为了锤炼你坚韧不放弃的意志,教你能看见什么是生活本身,使你能脚踏实地。
原来你一直没有做自己。
原来你只需要从过去
跳出来,活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