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与成长
--我的班级管理方法
靖远县乌兰小学教育集团 董文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班主任的工作辛苦琐碎,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的方方面面,班主任都去管,经常会力不从心。而面对班级里的学困生,我们更多的是去接纳和允许。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和成长的陪伴。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遇到了我班那位激动得身体战栗的家长。他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这让他感到极度的挫败和愤怒。他告诉我,他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当他看不到他想要的结果时,他选择了用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
听到这些,我的心不禁为这个孩子感到疼痛。我决定采取行动,于是我叫来了这位家长,开始了我们的对话。我和我的搭档一起,对这位家长进行了心理疏导。我们拉着他的手,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我们必须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允许这样的孩子存在。我们告诉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心理世界同样丰富多彩。我们强调,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模一样。
我们试图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即使其他孩子能考九十几,我们的孩子考六七十分,只要他有所进步,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劝他不要那么激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提出让孩子进入特殊学校,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更适合他发展的环境,但家长误解了我们的意图,认为孩子会受到歧视和欺负。他的情绪非常激动,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地与他沟通,最终打消了他的疑虑。
从那以后,家长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他开始更加配合学校的工作,每次我向他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他都能平和地接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抗拒和不接纳。
这个孩子的进步也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从最初的20分,到二年级毕业时的60分,再到三年级的80分,我抱着这个孩子,激动得喜极而泣。我知道,这个成绩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我为他的成绩感到骄傲,也为我和他妈妈为孩子的付出以及他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在这个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接纳和允许的力量。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包容每个孩子的好与坏,我们就能更平静地面对一切。当我们允许和接纳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俯下身去看见孩子,看见我们所做事情的力量。也许这个孩子来到我们的班级,也是来救赎我的。在学校,平均成绩都特别高,如果这个孩子成绩低,确实会给我带来压力。但我在班级里从来不说谁的成绩高谁的成绩低,而是说今天谁进步了,谁进步得很大,然后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一个大奖品。我们从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他们都有绽放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