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亲生父母殴打8岁女童的视频在网络上引来热议。
视频中的小女孩正在写作业,旁边的妈妈莫名其妙的一巴掌将孩子打翻在地,然后揪住头发,把她重重的摔在地上,又拎起来,朝桌子上磕,手打脚踹,生为人母的我都不忍直视。
而整个过程中小女孩毫无反抗,不哭不闹,表情麻木...
画面切转,后来又进来一个穿美团制服的人,打起孩子来丝毫不比孩子妈妈弱,扇耳光,棍棒抽...据说那是小女孩的父亲。
视频看的我胆战心惊,又替小女孩难过万分。下手之狠,就像暴徒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
视频中父母的堪比暴徒恶棍,行为令人发指。也许你以为这些暴力只是偶然的事件,其实几乎是俯首皆是。
网络上一搜“父母虐童事件”,齐刷刷的出来很多触目惊心的字眼和照片。
『1』2014年上海青浦区有位母亲和丈夫因琐事起争执,盛怒之下将一旁哭闹的8岁儿子拉过来,抡起菜刀砍断三根手指,造成孩子终身残疾。
『2』南京一父亲因为13岁的女儿叛逆晚归,用钢管将女儿打死,网上说这位父亲离婚两次,还有前科。
『3』一名6岁女童被亲生母亲和同居男友用电线抽打身体、开水烫手、在伤口上撒盐...
日本有个五岁的小女孩叫结爱,本该是活泼天真受父母宠爱的年纪,可是她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5岁。
小结爱在与亲生母亲和继父生活的几年中,一次次被遗弃。每天只给吃一顿饭,冬天被关在没有电灯和暖气的屋子里,打骂虐待像家常便饭,最终被虐致死。
网民一片悲愤。最终警察曝光了小结爱生前写给母亲的道歉信:
请您原谅我,求求您了。真的不会再做同样的事了,原谅我。昨天没做到,一直以来每天都做的,我会改的。以前像白痴一样贪玩。今后绝对不会了。我答应你们一定做到。
看到这封信,作为父母的我们心会痛吗?五岁的孩子,认为一切的错都在于自己,一直在恳求父母的原谅。而孩子又做错了什么呢?
无独有偶。
前几日听亲戚说绍兴有对夫妻,女人四十多岁,男人三十多岁。女人是二婚,带着四岁的女儿和男人重组了家庭。
小女孩活泼聪明至极,很招人喜欢。每次都会到亲戚家玩耍。可是在某个傍晚,继父拿刀将小女孩砍死......惨不忍睹!
震惊悲愤难过之余,发现这些打骂孩子、视孩子命如草芥的父母生活都是一团糟,都是挨了生活的巴掌,在生活的泥淖中苦苦挣扎。
而这些受了生活巴掌的父母,不去把心里那股愁肠百转的怒气好好转化,没有勇气把巴掌还给生活和生活抵抗,转而把巴掌还给了孩子。
就像深圳虐童事件的那对父母,因为其行为受到广大网友发指,所以有人将他们夫妻二人人肉:发现虐童夫妻二人关系不和,丈夫出轨,殴打妻子,夫妻两人经常吵架,丈夫还爱赌博......
所以,这些生活的巴掌可能是夫妻关系不和、工作辛苦、生活压力大,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这些生活的巴掌慢慢演变成了“都是因为你,不是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我工作这么辛苦,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就是一累赘,还活着干吗”......类似这些种种不堪语言,再加上肢体虐待。孩子就成了苦不堪言的受害者。
这些父母打起孩子来毫不手软,而且还理直气壮的说:我打自己的孩子,关你屁事?
听到这句话,熟不熟悉?
你会不会想到前段时间12岁少年杀母并理直气壮的说:我杀的是我妈,又不是别人。
话里行间好像孩子或亲人是我们的私有物品,我们可以随意扔之、弃之、虐之甚至是杀之...
很多父母也是这样认为的:
1.我给了你生命,就是你的天、你的地。
2.你是我的私有物,你必须听我的。
3.我可以给你天堂般的温暖,也可以给你地狱般的凉寒。......
生活的种种巴掌,再加上这些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的自负感,父母已经不再像是父母。他们视自己为上帝,对孩子可以无所不能。
而且他们通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将自己的尊严同孩子的行为混杂在一起。孩子行为稍有偏颇,不合父母心意,就打骂。
有这些认知的父母,他们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更没有尊重可言。
对于他们来说,孩子仅是一件有生命的物品,父母可以随意处置。
家有施暴的父母,孩子对于爱的感受,是匮乏和扭曲的。这些被压抑和扭曲的能量,最终会以另外的畸形方式爆发出来。
当你不尊重一个孩子去打骂他,这个孩子以后会模仿,也会轻视自己,不尊重别人。
就像深圳打孩子的父母,他家还有个儿子。在另一个画面中,这个儿子也去打那位8岁的姐姐。
更可怕的是这些被久虐成习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附属,父母有权利打他骂他。
说到这,想起一位亲戚。他今年二十七岁了,已经结婚生娃。有一次我们聊天中观念出现分歧,最后不欢而散。
他认为父母是可以打孩子的,理由是父母生了我们、养了我们。
我诧然:如果你的父母现在打你一顿,你高兴吗?
他也毫不隐瞒:实话跟你说,我前几天就被老娘踢几脚。
我再次追问:什么感觉?
他义正言辞:能有什么感觉,她是我妈,踢我不是应该的!杀了我也是应该的。我又不能还手。
我想也能理解为什么他认为孩子可以打,因为在他思想观念里,父母打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还有很多人信奉不打不成器,棍棒下出孝子。其实,刻板专横的教育徒劳无益,只能让孩子疏远教育者。
父母只有把孩子真正的当做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来尊重,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父母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去除那高高在上的自负感,与孩子低下身保持同样的高度,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近了。
父母在生活中挨的打,自己去消化,自己去反抗,别把还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最后,让我们再来温习下纪伯伦的那首经典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与天下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