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码青春期》第一部分有感。
读前半部分的内容时,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现实,让我看见了存在的问题,也理解了一些人事物,是有带给我知识和力量。
然而,读后半部分时,却像一把锋利的刀,无声的撕扯着我内心深处的那道未愈合的伤口,愤怒和仇恨汹涌而至。
这股情绪并不是针对作者笔下的内容,而是这些文字激起了现实存在的痛苦,曾经的期待,孩子那缺位而不作为的、所谓的父亲,曾经毫无保留爱过的人。
十多年过去了,我曾无数次质问自己,是对他还抱有期待吗?我TMD是疯了吗?
不,并不是期待,而是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从未曾解决,也未曾得到疗愈的痛苦。
因为我痛了,我要他一样痛,而且是加倍的,甚至希望亲眼看到他痛不欲生。
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一丝丝的慰藉。
否则,我一定要让他身上血溅当场,才能稍稍弥补我内心深处的,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痛苦。
这种愤怒与仇恨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力感。
就好像置身一片干涸的沙漠,水槽空空,干渴无比,没有任何社会支持的水源能来帮助和滋养我。
书中作者分享了三个让自己变理更好、克服性格缺陷的方法:
1、向别人请教;
2、和好朋友交心;
3、组建一个顾问团。
这看似简单的三条路径,我走了近40年,一直苦苦追寻,如今始终未能如愿。
我并非没有向外讨教过,而是每一次敞开,换来的都是以被伤害结束。可得到的帮助微乎其微,更多的是被辜负和背叛。
久而久之,即便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帮助,到了嘴边又会生生的咽下去。这种无奈和挣扎,大概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吧。
至于和朋友交心,真正能称得上朋友的,似乎停留在了小学三年级以前。那时的友情纯粹而真挚,他们是我人生中友谊的天花板。
自那以后,所谓来来去去的“朋友”,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天真、纯粹、坦诚、真挚、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温暖。
而顾问团,对我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在我身边,实在难以找到这样的人——不会出卖我,不会嘲笑我,更不会在背后捅刀子。
无论贫穷富有,我们都能随心相聚,不需要金钱的扶持,只求在情感和心灵上产生深刻的共鸣。
哪怕此生只有一个,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幸运,或许我的人生路上也少走很多的弯路。
此生,还能遇见吗?一切随缘吧!
如今这个年纪,已不是,再对外界有任何的期待的年龄。
确切的说,不应该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和事,有一丁点的期待,那无疑是自杀。
但,生活仍然还要继续,只要还在呼吸,自己就得毫无保留的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