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老巫
|| 每天絮絮叨叨,坚持日更, 第135 篇
1、
晚上,山西临汾一家长,跟我咨询作文面授的事。她家的孩子正读四年级,想跟我学习写作文。我告诉家长,找我是对的。
我对目前作文教育的现状太清楚了。可以这样说,全国语文老师,能上好“作文课”的不会超过1%。绝大多数的作文课,老师布置题目,往黑板上一写,学生开始作文。然后就是老师批改后,选一两篇范文在班上朗读,一次作文课就算欧拉了。
这样的作文课,学生被一锅煮了,煮得糊糊的。
这样的作文教学,肯定也有学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因为有个别学生,的确也有这方面的天赋。而大部分的学生,是不会写作文的。你看,跟小学初中比,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反而更害怕写作。什么缘故?没有作文思维。
从小学起,就缺失作文思维的训练。
一堂作文课,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思维,就是拿捏住了作文的命脉,下笔如神不是问题,小菜一碟呀。
2、
思维,触发写作的“新鲜”。
关于目标,要有确定“读者”才下笔的思维。
你知道作文的读者是谁吗?我问过很多学生,他们所给的答案,要么含糊,要么是瞪着眼睛看着我,不知道说什么。此情此景,真是让人脑洞大开呀。
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期中期末考试的作文,读者是特定的:只有改卷老师才有“资格”,阅读你的作文。这样的读者,真的是很特别,范围真是很窄的。
下笔之前必须认真想想,改卷老师期待看到什么样子的作文?
身为成年人的你,你知道你的读者是谁吗?
关于材料,要有日积月累的思维。
积累材料,阅读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有人读了很多书,但还是不会作文。好作文不是靠阅读就行的。好作文,来自你对生活的“新鲜”感悟。
作文贵在新鲜。对所见,要能随时启动你的“触发器”,也就是对一切事物的感悟,是独特的,来自你内心的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触发是写作的真功夫,要好好练习。
怎样随时启动你的触发按钮,生产出“新鲜”感悟?我的做法,就是比一般人多一根神经,多一只眼,多想、多看是最重要的。想到的是“虚”,从“实”的方面去具体化;看到的是“实”,就从“虚”的方面去发散想开去。
有了感悟,有了新鲜,就记录下来,用笔记本,或手机。如果嫌麻烦,可以集中一个时间段,记录一点,从平凡的一天中感悟到“新鲜”。
我每天就是早上5:15起床,不看手机,不刷屏。简单洗漱后,打开电脑开始写。在25分钟时间里,把昨天的24小时发生的事记录下来。一边码字,一边触发“新鲜”按钮,会生发出很多不一样的感触来,很有意思。
关于结构,要有“三问”思维。
从一句话,到一篇文章成型,只要掌握三问的技巧,就足矣。用好三问,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不会费你多少脑子。三问指的是:what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
如:我昨天吃了一个鸡蛋。
先问“什么”:这个鸡蛋是什么颜色?形状?拿在手上是什么感觉?吃在嘴里是什么味道?
再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个蛋,原因有很多,例如:或妈妈要求,或自己喜欢。
最后问“怎么办”:我是怎样吃这个鸡蛋的?动用你的“五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写过程。鸡蛋煮好后,用铁筛子捞起来,放入冷水浸泡一下,剥皮就容易了。这个过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
最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用“三问”法搭建基本结构,熟练后,再来个七十二变的新鲜结构,那不是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