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里,走出去吧,不要只等着看落叶!
你想那山岗上,慢坡满沟的果树,定然是百果缀满了枝头,空气里定然是浸满了甜香;若是漫步在秋天的狂野,才知道田地的殷实。你看,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棉花地里白如絮,玉米露出黄牙惹人笑。
这才是人间之大美。
正是这秋天的大美,迷离了眼,搅动了心。此时,我有一种冲动,想去“收秋”了。
说来也是,本在农村里生长,且因“跳出了农门”,如今也是“地无一垄”,没有了春种秋收的“资格”;年轻时,生生体验过农民的辛苦,但对于农活的长久的搁置,竟然有些“手痒”了。呵呵,也许这就是农村说的“烧焦”吧。或者,确切的说,想在秋天“做作秀”,去跟秋天“撞个腰”。
由于,“想收秋” 心切,又无“秋”可收。所以,看到朋友圈里的秋收图片总是保存下来。
其实,收秋是农村最累的时节,尤其是掰玉米,割谷子等,不光是累还弄得满身脏。不过,现在机械化了,像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等,就解除了手刨肩扛的体力劳作。
前几天和姐一起回老家,正遇上弟弟家收花生,我说:“咱去地里捯花生吧?”
大家都笑着说:“真去了,也坚持不了一会儿”。也只是说说而已,真没勇气去地里了。
说起“捯花生”也是有趣的事儿。就是花生棵收到家里后,留在土里的需要用小拔锄或铁锹去捯或翻。一般是主人不要了,或者没有功夫再去捯饬,还有同样的“捯红薯”。这样,就有成群结队的捡拾队伍了。有的是自己的农活儿腾出手了,还有一种是不种地闲杂人等,趁早赶晚的捯土捡宝了。还记得,弯着腰吭哧吭哧的划拉半天,竟能收一筐,甚是喜悦。当然,也有所捡无几的。
最让农民着急的是那些借机去扒拉还长在地里的花生或红薯,也有被抓住视为“偷”的,也有因此而吵骂起来被没收的。但多数人会见机行事的,看主人来了就急忙走开。有时走跑不及的,或是老人,若遇上脾气好的主人就会让他们带回去的。
那时,农民就靠土里刨食,但苦里累里有着田园的收获和希望,也有着朴素的善良。
每每想起这些,总有想去土里划拉一点剩果的想法。只是生活好了,体力也弱了,远离秋收的乐趣也是一种遗憾啊。
那就用一首诗来表达收秋之情吧:
野 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