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人爆粗口,起诉是把残疾儿子推给对方,这些都是我心里不能接纳的事情,可是当我居中调解,我的语气和表情都不能出卖这些情绪。这也许就是作为人的法官和作为法官的人吧。
作业:
1.主要训练见他人之不见。可先复习课堂上讲过的十大理念之首“求助者是活生生的人”,继而再透过“端午”和“节”这一文化现象去寻找作为主体的人,可联想可见与不可见,比如苹果落地可见,万有引力不可见;幡动可见,风动不可见!期待大家精彩发挥!
2.思考作为人的咨询师与作为咨询师的人!
1.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放假一天。不用上班了,比较有时间,于是有了该按传统的仪式过“端午”还是按照现在的流行方式按“节”来过。名头不一样,形式这大不相同了,首先就有人告诉你端午不能祝人“快乐”,要祝福“安康”,想到自己曾经发出过“快乐”、“愉快”之类的祝福,汗颜了好一会儿,自责自己才疏学浅没文化,为了不在众人面前露怯,牢牢记住以后端午要发“安康”。
且不说把端午定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高不高兴,春秋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传承了两千年的习俗有必要一成不变吗?这样的反问不是要抬杠,着实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认为应该原汁原味继承的且去继承,认为可以与时俱进的大胆与时俱进,只要不违法、不违背道德、不影响他人、自己不纠结,节日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人是活的,又何必死犟呢?
2. 我虽然7年前就考了证,但是没有正式执业,当初考试的初衷也是指导自己生活、工作。如果让我谈作为人的法官和作为法官人和倒是更合适些。
法官是一种职业,是在有些人眼里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职业,很少人想到法官剧中裁判的职业要求。在一个案件中,让双方当事人信任你,是首先要建立的关系,没有对法官的信任很难有对裁判结果的认可。所以,在与当事人的接触中、调解中,我尽量不着急做评判,而是先充分倾听,像咨询师那样倾听,有质量的倾听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
调解过程中,尤其是家事案件的调解过程中,适时共情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她哭得梨花带雨你这边云淡风轻,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你不是人。倾听、共情除了能建立信任感,还可以更快地摸清当事人的矛盾所在,在调解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拿今天的案件举个例子:离婚案件,女方起诉男方。
女:我婆婆不帮我带孩子,却给我大伯子带孩子,凭什么啊?
我:你觉得你婆婆不帮你带孩子也不能给大伯子带孩子,对吗?
女:当然!凭什么不帮我带却帮他带啊?我孩子还残疾!
我:可是法律并没有规定婆婆有义务给你带孩子啊。
女:那没什么好讲的了!
我:是不是你们婆媳有其他矛盾?
男:我妈妈手术,她都没到床前问一声。
女:我坐月子的是时候她嫌弃我胖,我凭什么要伺候她啊!MD!
对老人爆粗口,起诉是把残疾儿子推给对方,这些都是我心里不能接纳的事情,可是当我居中调解,我的语气和表情都不能出卖这些情绪。这也许就是作为人的法官和作为法官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