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中,有一段这样的台词:如今我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是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太苦了。
这段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的人生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十字路口。大的如同: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与何人结婚?小的如同读什么样的书?交什么样的朋友?
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总以为它只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别人不曾遇到过。其实,放眼过去,每一代人,都在面临着同样的困惑迷茫。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时常如行走于迷雾之中,看不清楚前面的方向。现在如此,近80年前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武大校内湘皖两派内讧,遂以朱光潜出任教务长来调和,因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较友好。按国民党规矩,学校“长字号”人物都须参加国民党,朱光潜名义上被拉入国民党(后挂名三青团中委和国民党常务监委)。并让他在国民党的《中央周刊》上经常写稿。虽然如此,他并不屈从任何政治偏见,忠于理论思想的撰文,陆续发表了各类说诗、论文、谈修养的文章,后来整理编辑,集成两本书《谈文学》、《谈修养》。”
现在手上读到的这本《谈修养》,就是当时朱光潜先生当时发表在《中央周刊》上的文章的结集。距离今天,整整过去了77年。这本《谈修养》有诸多版本,我现在看到的是中信出版的最新版本。中信把朱先生的书做了一个系列一同出版,他们称之为“美好人生”书系,《谈修养》是其中的一本。
那么,77年前的中国年轻人,在哪些事而困惑呢?在这本书中,共收录朱光潜先生22篇文章。其中内容包括立志、心理健康、读书、学问、交友、婚恋、体育、消遣、价值意识等等大大小小的问题。朱光潜先生一生干博学,贯通于中西方文化。大到民族意识、小到消遣娱乐,讲得深入浅出,让人读后,如拨云见日。
下面分享几点我读完书后,印象深刻的部分:
一、谈立志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但是,如何立志,却成了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也有一说到立志,便以为是立一个宏大的遥远的志向,把志向寄托在某一个时代之上,而不顾当下的小事。
在我们当下这个年代,年轻人被鼓励一定要有梦想,凡事都要做第一,人人都想成为名人。这当然也是好事,不过,如果不把握好现在的机会,也终会一场空。在谈到此问题时,朱光潜先生说:真正的立志,不仅要接受现在的事实,尤其要抓住现在的机会。想到应该做的事,马上就做。不要养成发空头愿的习惯。
在谈到此问题上,朱光潜先生还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做人信条:
此身: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二、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在淡到这个话题时,朱光潜先生讲了一个故事。说他有一段时很爱写诗。有一回他拿诗给一个朋友看,朋友说他的诗词来的太容易,没有下过力,喜欢取巧,显小聪明。
人的天性自是懒散的,顺着我们的天性,自然就喜欢捷径。凡是要下苦功夫钻研的,都是让人痛苦的。这一点也正是让绝大多数人不喜的。如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所说,如果我们一味的让自己如此,便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这让我想到,在当下的社会中,能做到这一点,其实真的很难。似乎早已形成了这样一种爱走捷径、抄近路的风气。如果从年轻时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气,必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大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年轻时,养成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要有所作为,去抵抗人性中的懒、贪、怂。
三、谈读书&交友
我自称算是一个读书很勤快的人,一年下来,也有近百本。但是,时常感到惭愧。因为也总是会陷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境地中。这也正是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所说到“过目虽多,留心的却很少。”记到此处,自是汗颜。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踏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另外,先生还强调,读书也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不能成为一种采蜜式的读法(东读一点西读一点)。要把读书当做一种准备和训练。
再说到交友。
先生在此问题是,提出一个原则:责已宜严,责人宜宽。另外,交友时,朋友之间也应该多切磋,在不同的问题上多加讨论,互相滋养,而不能一味地互吹。
以上提到这些内容,都是我看完此书后印象深刻的部分。当然,这本书并非只这些内容,其中谈到英雄崇拜、美感教育,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我们常常会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朱光潜先生虽早以离我们而去,而这些在80年前写下的文字,这些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导和叮嘱,还是会让人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