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9月幼儿园入学季的时候,“入园焦虑”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词。满3岁的孩子,需要离开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去往全新的环境,与周围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开始全新的生活。这个时候,一方面是家长焦虑,往往会在心中问自己诸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好不好相处?”、“饭菜好不好吃?”等问题。
家长的焦虑,我们今天暂且不谈。就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一看,假如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该如何与这个世界友好地谈一谈。
先来看看,有一只叫做“叨叨”的小鸭 怎么跟它遇见的一只叫“默默”的小羊打招呼的吧!
“你叫什么名字?”
“你从哪里来?”
“你怎么长着两只长长的角?”
“你身上的毛发颜色,怎么和我的不一样?”
这多么像刚刚进入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对老师和身边的其他同学充满好奇。
其实,这正是孩子们接触外界世界和陌生人的开始;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代表着孩子们对外界的思考。
而了解了对方的一些基本的情况之后,孩子们就往“做朋友”的方向卖出了第一部。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三大“哲学基本问题”类似,对身边人的好奇心,就是孩子们与这个世界友好谈谈的开始。好奇心是天性,是孩子对身边的一切产生怀疑以及兴趣的表现,是每个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对于叨叨鸭来说,通过问题了解羊默默,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对世界的哲学观照。
02
可是,羊默默看起来好像和自己有很大的不同呢!
那两只奇怪的角、明显大出很多的身躯、那么美味的虫子为什么羊默默不喜欢吃?为什么羊默默不和自己一样喜欢玩水?
好的童书,肯定是“好玩的”,但是又不仅仅止于好玩。
上面这些看似好玩的问题,其实是告诉叨叨鸭一件事:羊默默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不仅头上长着两只大角,身上的毛发和自己的颜色不同,叫起来声音和自己不一样,包括羊默默拉的臭臭,像个硬硬的小球,也那么好玩……
哦!原来,这个世界有这么多,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小朋友们身上的很多特点,是和自己不一样的!
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
可是,这并不妨碍叨叨鸭和羊默默一起做朋友。
《论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叨叨鸭和羊默默真可谓是一对小君子了。虽然有着那么多的不一样,可是不妨碍他们一起野餐、一起出去玩,
吃野餐的时候,叨叨鸭一厢情愿地给羊默默找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小虫子;而羊默默则是吃起了自己的青草。哈!你喜欢吃虫子,我喜欢吃青草,但是不妨碍我们一起做朋友!
对于家长来说,面对孩子身边周围不同的朋友和环境,你会怎样教孩子与不同的人相处?适应不同的环境?是一味地避开、远离,还是做无谓的努力,去控制别人、压制别人呢?
也许,叨叨鸭和羊默默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用相互感到舒服的方式来交往和相处。
03
在我的心目中,一本童书是否好看,除了上述谈到的,是否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还有一方面就是,外观“好看不好看”。 新西兰童书作家尼基·斯莱德·鲁宾逊 的这套绘本,用大色块的视觉冲击来吸引孩子注意力,给观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套图像清晰、画风亲切的绘本中,孩子们看着叨叨鸭和羊默默如何做朋友、如何野餐、如何一起出去玩。
除此之外,叨叨鸭和默默羊在黄色的稻田里交谈、在蔚蓝的天空下玩耍、在下着雨的小溪里跳跃……这些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日常场景很容易就会引起孩子们的共情感;父母在给孩子讲述时,也能迅速的引起共鸣。
我们都说要对儿童进行情商教育。也许,最好的情商教育都是在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角落。“处处留心是学问”,《叨叨鸭与羊默默》,教会孩子们如何与这个世界谈谈,开启一堂情商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