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姑回家
青岛姑并不是我亲姑,她只是我老家的一个邻居。听我老父亲说,她从小父母双亡,在村子里吃了几年百家饭后,十五岁那年被她一个远房亲戚带走,去了青岛。父亲说因为两家离得近,她小时候天天待在我奶奶家玩儿,她父母去世以后,我奶奶看她可怜,经常会给她留口饭吃,有时候我姑姑的衣服也会拿给她穿。所以她一直对我家有感情,我们也一直喊她姑。她去了青岛以后,我们开始喊她“青岛姑”。
“那时候年头不好,各家孩子多,都是吃了上顿够不着下顿的。村里人看着她可怜,都尽量从牙缝省下口给她留着。”每次提起往事,我八十岁的老父亲总是不胜唏嘘:“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她也不会撇下自己个家,去人生地不熟的青岛。”
去了青岛以后的姑,因为没有文化,辗转于青岛的各小家庭作坊,吃了很多苦。在青岛安顿下来以后,她一直怀念老家的人和事。有时候老家有人去青岛办事,有什么困难找到她那里,她总是热情地尽自己所能。
“有时候走在路上,听见老家的口音都会停下来看看,是不是咱村里人来了。”多年以后坐在我老家的炕头上她动情的跟我父母说。
我们小的时候,特别盼望“青岛姑”回家。她每次回来都给我们带很多零食,像高粱饴,青岛钙奶饼干。。。。。。我盼望“青岛姑”回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会给我带回来很多衣服,尽管很多都是她家的孩子穿剩下的。那些带着刺绣的薄纱裙,让我在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中,翩跹成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
因为交通不方便,每次回家“青岛姑”都要提前好多天安排,她说她一大早从青岛出发倒几路公交车,然后到四方长途站,再坐长途站到胶南的大客车,等辗转到我们村的时候,一般都是下午了。
尽管因为舟车劳顿,“青岛姑”一回家都要在炕头上休息半天,她还是每年都会回家住上一段时间。她回来的那些日子,我们哪儿都不愿意去,就喜欢围着她,听她讲青岛的山水人情。
她通常也会给我们许诺,等放了暑假,带我们去青岛栈桥看海鸥,去中山公园看各种花开……。
“青岛姑”每年秋收都回来,我们也在盼望她回家中一年年长大。
前几年,青岛到黄岛的海底隧道开通以后,“青岛姑”回家坐在炕头上感慨万千:从青岛回来就用了俩钟头,这在以前,哪里敢想啊!
“青岛姑”再也不是每年秋收以后回老家了,她一年几次的回来,而且每次回家都是“轻装上阵”,再也不会大包小包往回带了。
“青岛有的家里也都有了,超市里那些花花绿绿的糖,孩子们也都不稀罕了!”她开玩笑地说:“以前从青岛回趟老家,邻居们都说我回去扶贫了,现在从老家回青岛,他们又都说我天天炫富!”
因为年纪大了,这几年“青岛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我上次回老家,看到父母拿着手机在跟她视频聊天。视频里,九十岁的“青岛姑”风姿矍铄,她说五一小长假想回家一趟,她最小的孙子一起开车送她。
“听小孙子说在路上就用一个多小时,也就是出去串个门的功夫就回家了!”她笑着说,满脸的憧憬。
她可能还不知道,今年年底,青岛的轻轨就要开到我们家门口了,那时候她想回家就可以坐上轻轨,从青岛出发,不用一个小时,就能坐在家里的炕头上跟她的老姊妹儿们啦家常了!
想回家就回家。这个在别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愿望,我的“青岛姑”却盼了好多年,而今它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