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钱福 明
大声阅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章 1
先来学习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
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本法则,也不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那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真实情况是,一旦开始,就会发现“意外”接踵而来。原本做的很多的准备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经过准备的根本不是问题”,而真正遇到的问题个个都是之前不曾想象或者无法想象的。而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出现。“渐入佳境”只能是少部分人的感受,大部分人却早已溃败!
为什么会总是错误的估算时间呢?因为大多数人在执行任务之前忽略了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分辨任务的属性,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对于熟悉的任务,之前做过1次或者多次,你知道如何去拆解任务,避开一个个坑,还能正确估算每个子任务具体的时间,从而一蹴而就,能顺利高效的完成。
对于陌生任务,必然会遭遇各种“意外”,这些“意外问题”其实不算“意外”,只是因为你对他们陌生而已。
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常常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很多的时间。
《异类》中描述,想要变得出类拔萃,就要努力至少10000小时。“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十年磨一剑”也是如此。每天练习3小时,时间刚好过10000小时。
所以优秀从来不会突然冒出来,绝对是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坚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这个时间,清楚的告诉你投机取巧,一蹴而就,浮躁,梦想一夜成材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陌生程度)再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昨晚和混沌大学的2位年轻人小聚,其中一位刚大学毕业3年,已是樊登读书会的股东,人不可貌相,后生可畏啊!年轻人,优秀的年轻人,绝对不会只是抱着手机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