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一个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女孩子,《姓王的樱桃树》对我是颇具诱惑力的。记得王重阳开设“姓王的樱桃树”起,我和女儿就迷上了。
起初,我们把《姓王的樱桃树》当童话,因为这些看似扑朔迷离,却又真真假假的话题,很适合当睡前的故事。
孩子热爱,是她爸爸也是河南农村人。而我喜欢,是乡下对我来讲,是个未知的全新世界。
《姓王的樱桃树》公众号之前,孩子一直在听爸爸讲他童年的故事。也就是说《姓王的樱桃树》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文学作品,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想象。
爱人说,农村里的孩子,比不得城市孩子的金贵。也就是说,农村孩子是散养的。这样的结果是,农村孩子骨子里,渗透了野性与冒险精神。农村孩子可以肆无忌惮,他们将童年耍得风生水起,也不会被大人们干涉。
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就能明白《姓王的樱桃树》自然硕果累累。
飘着墨香的书,未打开之前,青草地上樱桃下,两个男孩或坐或站,弹弓却一致瞄向目标樱桃树上的樱桃。
诚如作者所言,“无论城市生活多么精彩,我都不能忘记儿时的乡村,我这一切努力,只是想让孩子,把父亲的故乡也当做自己的故乡。”
从这一点来讲《姓王的樱桃树》最初为自己孩子讲述了睡前故事,无意识中也波及了城里的大小孩子们。
我就是城市里受益匪浅,成人世界长不大的孩子。所以我才会将自己和大雄、春风、茜茜玩在一起。
这样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无拘无束地玩,那种感觉就是甩掉小皮鞋,光脚在亲吻泥土。
黄天厚土,一路上“穿过茫茫的斑茅墩,走过弯弯的砂石路,看到有红蜻蜓高飞盘旋的地方,差不多就是柳条营了。”
大雄的外婆就是我们的外婆,我远远的看着小小的自己。短发齐耳,进了大雄外婆家,那是没有院子的三间土坯房。
不管农村缺吃少穿,那时候的原始,才是彻底的身心自由。没见现如今的成年人,整日嚷嚷回归自然吗?
大雄和伙伴们总是兴致勃勃,这回不光是几片树叶,还拎了一串老飞头。目的就是不管路远,来看外婆家的芦花鸡。
《姓王的樱桃树》总有让我错位,那种感觉就是被牵了鼻子走。当然,这是我心甘情愿,非常放松的情境下入戏的。
不是说人生如戏吗?跟随《姓王的樱桃树》入一回农村童年的戏,何尝不是赏心悦事。
孩子的心是纯净而透明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自然刻印在身体里。由于胆小的芦花鸡贪食玉米豆,被大雄一伙引到大雄家的院子外面。
“就在这时,草地上跳起一只蚂蚱,芦花鸡先是一愣,等看清是美食后,就扑棱着翅膀追了过去。没想到卧在一旁的金狮,东风家那只大黄狗,看到我们四面埋伏,按兵不动,还以为在等待猎物的出现……”悲剧的发生顺理成章。
书里面,很多的场景,是农村生活过的孩子们所熟悉的。那些成年后回不去故乡的人们,在书里寻找着自己的影子。
或悲或喜,或忧或愁,都能如影相随,一一对应。因为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故事,才能虚虚实实逐步展开。
80篇故事分为十个专辑,老村古寨的名字,也渐次映入读者的眼帘:南河滩、西河口子、北河渠、苇子坑、砖瓦岗、封土岭、袁家湾、黑龙潭、长半坡、杨柳湾。这些名字叫着土里土气,又具历史感的地名,如同蛛网般的成为了,串起《姓王的樱桃树》故事的节点。
(作者:章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