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42、好学校为什么重要--李爽--购买,五星荐读

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教育体系都无法实现其目标。

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的教育大环境下,这些家长在为孩子择校之初,往往得不到客观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就无法为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报告指出伦敦以外地区的社会流动性更大,通过个人的奋斗实现理想更有可能。

为何在全球民粹主义浪潮下,英国的精英文化仍然生机勃勃?

为什么英国这么一个民主国家永远为阶层流动而苦恼?为什么只占全国7%的私校能够培养出74%的法官,71%的军官和29%的议员?尽管舆论赞成教育改革甚至废除私立教育,但在夜深人静,家长们需要做决定时,答案仍然是:如果负担得起,为什么不选择私立教育呢?教育,决定了我们是谁。众所周知,私立学校占有如此不公平的资源。这些资源上的优势,提供教育的学校知道,购买教育的家长知道,消费教育的学生知道,最终的获益者(高等教育)也知道,但大家都保持沉默。

教育体系是由统治阶层设计的,教育考试中会考查和中产阶级相匹配的知识和问题。教育体系致力于维护现有社会状态,在这种制度下,高学历父母的子女去读大学,低学历家庭的学生去读职业培训学校或进工厂当学徒。

影子父母,过于追求自我而放弃对孩子承担责任的父母。

德国是英国以外世界上出现学校最早的国家。

秉承历史传承,培养帝国雄性精英的寄宿男校,不仅自成一个排外的小世界,还不断用各种圈层强化这种排他性。

他们看不见任何社会不公或霸凌,不能体会别人的想法,因为他们从小就生长在充满不公平,霸凌以及极端自我的私立学校里。脱离那种在学校里服役般的生活,社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为所欲为的游乐场。

男校,特别是寄宿男校一直代表着英国私立校和精英教育。

因为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年轻女孩的性早熟也令人担忧。

单一性别学校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演变,那时候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是完全分开的,并贯穿了他们的整个童年时代。出于经济的原因,单一性别教育将被逐渐淘汰,当然,出于宗教原因,也有教会学校会保留单一性别制。

没有温柔的妈妈,没有亲密的姐姐妹妹,只有无尽的雨季,在高达的房子和教堂里,阳光都是奢侈品。还有一成不变的粗糙的制服,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们现在形容的精英教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看看这些观点多么正确。每个人的成长和处世都可以从原生家庭找到根源。原生家庭有些东西未必是自己能改变的,但是扫一屋和修身首先是自己能够做的。

成功如何评定?是幸福感,还是拥有很多金钱?还是幽默,有趣?我更关心他们是不是有完整的人生和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我是非常认同的。至于作者的观点完整的人生是指什么意思我不是特别理解。

英国现任首相约翰逊7岁去上寄宿小学,为了适应既远离家庭又无比紧张忙碌的寄宿文化,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性格以求生存。----我是不赞成过早寄宿的。

家长更多被强调是育,对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化和情绪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长大成人。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是父母;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时,我们是家长;孩子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又称为父母。做父母难,做家长就是难上加难,最难的,是做中国的家长。无他,因为中国的家长太勤学,太好强,也太不自信。这几乎可以说是附着在亚洲家长身上的共同标识。

关注无数的教育公众号或购买教育杂志,书籍,看每一篇都觉得跟自己的孩子有关。

从养蛙到养娃,我们真应该时刻记得别给自己加戏,也别给孩子当编剧。

童年的阴影,缺位的家长,影响了他们的一生。还有些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培养能力,因为父母会提供好一切。

德国的教育环境过于宽松和自由,孩子们在小学完全放养,而到了中学又过早分流,让一些晚熟的孩子自以为没有学术天赋而进入工人阶层。

定期清理一下家长圈:凡是给自己带来压力,增加焦虑的圈子,都需要敬而远之。人生有限,时间宝贵,做家长总免不了担忧,想有效地控制焦虑,不妨先从控制家长圈开始。

悠久的历史和过往的殖民,独立的经验,使得英国人见惯云卷云舒,习惯低调行事,所以家长和学校都不会以名或者势压人,特别是现在流行的多元化价值观。

在教育上,英国人也相信物竞天择,更相信家长的成功并不等于孩子的成功,所以孩子们会被送入私立教育系统去接受更全面但也更严格的教育。这样的观念下,家长会平淡生存,行其小道,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问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家长,他们回答,给孩子空间的家长。

你们学校竞争压力大吗?这要看个人,如果你想要竞争,你总能找到;但如果你不喜欢竞争,没问题,你会很有安全感。

选什么课都没有关系,考什么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什么,是不是乐在其中。

国际学校开放日,小接待员们聚在一起,其中一个话题就是串答案。虽然您是第一次参观学校,但这些孩子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待家长了。别指望能从这些学生嘴里套出秘密,尤其是臆想的秘密;注意观察接待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那才是学校生活的真实体现;最后,请像对待一个成熟有想法的成年人一样与这些孩子交流,他们真的没有大人们想象的那么幼稚。最后,针对他们的某些个性给予夸奖。学校开放参观日的一日游,家长的表现就是其养育方式的一个缩影,而孩子们的应对也是他们接受的教育的缩影。

问英国的班主任或英语老师:我们家里说中文,她会不会英语跟不上?所有的老师都笑眯眯地说,没关系,让她看书就好,看她喜欢的任何书。

回家阅读后完成作业:1给妈妈讲一下是什么故事;2每天跳出3个生词,自己查字典搞清意思,下次写故事时努力用上这些词。除此之外,每天晚上讲睡前故事。讲完家长会提问。

全语言教学:课堂阅读环境,多鼓励学生阅读,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分享阅读,老师或家长读故事给学生听,并鼓励学生一起参与阅读。处理个别差异。独立阅读。鼓励写作,帮助学生把阅读时积累的语文技巧内化,融入自己的文笔内。把语文技巧融入各学科的课程内。鼓励家长多多参与。

英式教育理念是,当孩子的词汇和发音积累到一定程度,讲解语法规则才能触类旁通,也能更好地规范语言,而不会扼杀孩子对语言的兴趣。

不能为了提高某种语言能力,而剥夺阅读的乐趣。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越小,家长似乎越难做。一方面有责任保障他们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此时家长自己其实也是新手,需要大量的支持和指引。

我能避开分级阅读的坑,也是因为当时学校老师们一致的口径: 只要喜欢阅读就好,什么都能读,从餐馆的菜单,到正经的经典文学,只要孩子有兴趣,就是适合孩子的。

-----------我们是透过作者筛选过的视角看那个世界,但是我们是没有条件机会抛开作者,去到那个实地环境考察。即使能去那里调研半年以上,也远不及作者的视角,经历和学术背景。好处是更个人化,但不现实。

公文式学习法,和国内小学的作业刷题太像了。

KUMON,公文式学习法,七宗罪:1一不小心就会扼杀兴趣。我最小心翼翼保护的就是她们对所有事物的兴趣。学习,必须是在玩中学,音乐,体育等这种需要大量练习的也不例外。在语文和数学两大基础学科的起步阶段,重复,就很有可能扼杀兴趣。2误以为记忆可以代替理解。3剥夺孩子的自主权。4绑架家长。5误导家长。6破坏亲子关系。7商业凌驾于求知之上。KUMON代表的是一刀切的以结果为目标的单一学习模式。可惜的是,应试教育只在校园有用,而考试之外的独立思考,创造力和自制力等,都没办法通过反复的应试教育来获得。

英式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最好是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

这里没有骇人听闻的家长群。

教育界有这样的理论:代劳太多或者关心太细致的家长,孩子们反而不容易自立。

家长认定的成功的学校的前三项标准是孩子的快乐55%,学生享受学习44%和学生学到的积极行为,比如自信41%。

参与型家长一般有3个特点,1信任但保持验证;2设定边界;3会适当调整。

父母已经是青少年的一部分,是青少年自我发展时意识的一部分。

当家长意味着什么,就是当孩子们一个个地打开窗口,让我们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去汲取有关的信息和知识时,我们帮助他们进一步整理,然后交流,争论,补充和总结。

二线城市里,国际学校和民办学校,一年18万人民币,比在伦敦上私立走读学校要贵一倍。

至于何时能回国,夫妻团圆,无暇多想。只能先顾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的爸爸留守中国工作,挣钱。但作为访问学者后就业英国,家长不喜把国内育儿的很多观念嫁接到英国的行为。而另有陪读妈妈也觉得与这样的知识打工者没有太多共同语言,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共享。

-----没有自己生活,又不通英语的陪读妈妈,过早的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寄托到子女身上。因为也不缺物质,也没有自己其它个人追求,乐于求圈于全职陪读妈妈,这只是现实。但在国内,她也未必有自己的生活,充其量是活动边界或者同类无所事事的密友更多。最大的问题是陪读妈妈的自我成长的榜样价值。

这些躲过了当顺义妈妈,海淀妈妈,躲过了拼学区房和派位战的家长,又在英伦投入了一边课后拼私教,一边利用孩子上学的时间做副业,争取不浪费青春和生命,与孩子同行的奋斗和自我奋斗的历程。----这种北京妈妈的思维痕迹在太多家长身上都有。

这家画廊是她和另外3个家长一起投资的,不为赚钱,更看重其打发时间,能做聚会沙龙的功能。在家里,孩子们会跟着家务助理学习烤蛋糕,做手工。家长出钱出力,申请成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专门负责每年的圣诞义卖活动。

有些家长虽然不是全职主妇或者全职爸爸,但有了孩子之后,为了提升自我和家庭孩子之间找到平衡,最后选择读博士,留在大学任教,或者教中小学,也是一种妥协后的不甘然后再妥协。

一种新的学习文化:为不断变化的世界培养想象力。

这些全职父母因此获得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机会,并借着没有固定职业的名头,去学习熟悉新知识,开阔眼界。如果有心,孩子们的每一个兴趣都可以为父母打开一扇窗去看世界,成人能从孩子身上汲取的养分实在太多了。

被私立学校体系熏陶出来的学生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道德洁癖。

击剑这件事对我没有这么重要,重要到需要放弃忠诚度。

我一贯看重的是态度而不是成绩:可以不喜欢,但不可以不认真。

抽样不是健康的行为,她虽然容忍自己保留这个小癖好,但作为家长,不应该理所当然地让孩子接受抽烟。

当他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我们都不能自觉企及的道德境界时,我们怎么能够自私地或者说出于保护目的去拉低这种水准呢?也许,他们将来会为这些道德标准付出代价,也许现在就在付出着或大或小的代价,但我们选择了用这样的方式抚养他们长大,我们希望他们更优秀,在他们的血液里,多一些天生的道德感和纯净,我想,这个代价,付得起,我们认。

现在教育界流行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是对权威的疑问,反思,辩论乃至挑战,批判才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基础。

做父母,我们不会一直做得对,但我们要一直努力。

英式教育里的哲学观是,培养有能力也有意识去改变社会的下一代。他们更看重的,是达到一定的学术成绩(考上大学)后,每个孩子不同个性的塑造以及对社会的参与。

教育应该最大限度的鼓励人们追求理性的生活。

教学生合理地推理。

教育哲学的最基本问题与目标有关:什么是正确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评估教育工作,机构,实践和产品的适当标准是什么?

非文字推理,文字推理和思维能力评估,基本上考核的是逻辑。逻辑考试也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取得好成绩的。

英国教育里着重强调数学背后的哲学观。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并不只是两门课,而是学校体系背后的教育哲学,说大一点,甚至可以上升到民族哲学的高度。

逻辑和哲学是私立生的左右手,逻辑引领知识,哲学带来智慧;同样,知识是理性的基础,智慧是判断力。

鼓励孩子们去尝试不同的事,发展不同个性和爱好,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有选择。

重要的是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各学校其实都面临着这几年报名人数的井喷,因此各校都着重制定规则,保证报名者能得到公平的测试。

家长们如果各显神通把孩子送进某些名校,如果孩子跟不上,那每天的学校生活会多烦闷,在这样的学校里不仅不会激发自信,反而可能毁了孩子的前途,这也是各学校在入学考试上严格把关的原因。

英国人的观念,当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当认定孩子应该接受量身定制的教育时,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档教育,而不是占政策的便宜。

我做慈善,是因为用我的钱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促进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孩子们自行确定了目标和追求后,能够坚持下去,不惧身体的苦,追求精神信仰,这就是私立教育里对教和育的理解——学生们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思辨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时政,但我们不会用任何立场去影响他们,因为他们必须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跳出他们自有的教育,社会以及家庭,文化的圈子,去思考和判断,并做出决定。参与社会是英式教育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按照学生们的说法,这些人活得很有趣,因为他们一直有想法。听了这些有趣的人的讲座,学生们对于大学和专业的思考变成:我们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我的优势能让我在哪些方面做出不一样的事?对他们而言,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其实只是他们用来实现自我的桥梁,不是他们的目标。

英式教育的特点,以鼓励和启发为主,没有什么比让孩子们认清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更重要。

数学研究的终极是哲学,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研究的最终是人如何看这个世界。

英国的私立学校有精英教育的特点。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塑造他们的思考模型,鼓励他们去思考未来想成就哪些事,要做什么样的人。

学校的入学标准是什么?我们在寻找对这个世界好奇的孩子。希望保持校园的多元化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英国教育最好的部分是国际学生。因为英国教育界相信,如果你的身边有更多国际学生,更多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同伴,你与他们每天交流,一起生活,你会更理解其他国家,民族以及宗教框架内活生生的个人。这也是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经验。

客观地说,如果纯以成绩论,在国内的公立教育体系里,孩子学习的基础更扎实,也有可能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父母还是选择了送孩子到英国学习这条不归路。

私立教育一直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在一战中,贵族和军官的死亡率高达25%,而士兵只有12%,伊顿公学学生的阵亡率更达到了45%,那时候,这些男校的孩子基本上都直接参军上了前线。而今,冲锋在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仍然是英国教育的基本点。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20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需要什么样的国民,这样我们才知道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给马上要上学的4岁的孩子。

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在某个需要负责任的位置上做出决定,而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智慧地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能够严肃地对待那些负责,并清楚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有着怎样的潜力。

如果精英教育只限于教育本来就很出色的学生,那并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而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如同一个模板一样出色,也不是真正的正确的教育。

耶鲁大学的办学目的是制造耶鲁校友。

教育是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关键,教育为的就是公平。

教育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是谁。

以私立学校为代表的精英教育。

2020年1月,牛津大学的公立学生预录取率达到了69%,创下了900年来历史最高纪录。---因为政策的偏向,来自富裕家庭的聪明学生有可能被排斥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门外,大学下一步还可能考虑对贫困家庭的公校生推出B或者C就能入学的政策。这是不是在以大学牺牲学术为代价达到政治正确?--------------和我们的指标生有点相似吧?包括高考指标到省。

即使某天,英国私立学校全面消失了,但关于精英教育的讨论,还会继续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51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0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0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6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7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3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35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6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