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世纪唯名论和唯识论要争论不休
按照中世纪的标准,柏拉图毫无疑问属于实在论者,而且还是一个极端的实在论者。因为他不仅主张共相独立存在,而且认为共相是与殊相互相分离的。相比之下,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共相虽然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这些人被称为温和的实在论者。
你一定想到了,既然有极端的实在论者和温和的实在论者之分,也就存在着极端的唯名论者和温和的唯名论者之分。温和的唯名论者认为共相是普遍的概念,作为概念,它们存在于人们的心灵里面,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进行概括而得到的。
比如说我们看到白鸽子翱翔在白云之间,于是从白鸽子和白云这两个事物中抽象出了白色的普遍属性。白色作为概念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但不是独立存在于外部世界,这是温和的唯名论者的观点。极端的唯名论者则认为白色、美以及人这类共相,只是一个名称,它们并不指称任何东西,不过就是我们口中发出的声音而已,是空气中的震动。
你也许会感到困惑,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虽然听起来非常的深奥、非常的哲学,但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吗?竟然横亘了中世纪哲学一千年的历史,这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学究气的哲学问题,而且是事关正统异端之争的神学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