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走出营销“固化思维”!
做营销的人会深刻感觉到这几年的变化,技术在变化,营销模式在变化,消费者需求在不断升级,让我们应接不暇,身处在这样的变化世界中,我不断的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内,长期使用一个方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养成对这个方法的路径依赖,从而忽略其他的路径;长期停留于某个岗位、某项技能上,你就会牢牢被它困住,难以适应离开它的状态;长期采取某种模式去生活和工作,你就会习惯于这种模式,从而无法想象其他的可能性。
有没有发现,职场中,营销岗位中有这两类人是占绝大多数的,一个是在市场部底中层位置上长期”霸屏” 的,升不了职,感觉再怎么努力,却无法穿透那厚厚的天花板。一碰到特殊时期,担惊受怕会被裁。第二类人就是脑海中充斥着对市场部无限遐想却一知半解的营销新人,做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处处受挫,到处碰壁,慢慢的才意识到,原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的心智被固化了,停留在一个小小的、局部的碎片里,再也无法拓展和生长。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大脑天然地就会趋向于「稳定」。我们会认为,我们所积累起来的都是稳定的。它们今天适用,明天也适用,未来依旧适用。
大环境的瞬息万变,给很多品牌带来了不确定性,很多品牌锁紧腰带,成本控制,长期被人们定义成花钱部门的市场部成为众矢之的,遇到非常时期,在成本缩减上,市场部的预算会被重新评估,其次是市场部人员也会进行整体编制重组,有一些市场部的人会被淘汰。我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一批特别“忙碌”的人,每天沉浸在H5排版,抠字眼,设计LOGO 放大还是缩小等林林总总的各项中团团转,但是,现在回头反思一下,这些工作给你带来的提升大吗?自媒体人粥左罗说:废掉一个员工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成长。这句话说的真的说是太对了,很多市场部的同事,干了那么多年,一到领导这里汇报就密密麻麻几十页PPT抓不了重点,预算做的漏洞百出,一有工作任务就把上级给到的工作直接一个电话“邮递”给广告公司做,每年都在忙重复的,无法带来自我成长, 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在原本位置上居然原地踏步了5年甚至10年以上,于是乎,抱怨公司不给机会,抱怨同事升职是因为站对队,抱大腿,心想辞职吧,复盘一下自己“道行”修行不够,自身毫无竞争力,不辞职吧,心有不甘,却依旧我行我素,毫无思变。那么我现在要跟大家说的就是,朋友们,试想如果你们把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腾出来,放弃那些追剧,打无聊游戏的时间,多花一些时间来阅读,听课,学习营销案例,写读书笔记,不断的消化和吸收,引进新的营销思维和方法,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格局呢?只有精进了自己的能力,才不会让机会跟你擦肩而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还有一类人是刚初进职场的年轻人,问他们想干什么?或者接下来想转行做什么?有相当比例的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我想做市场,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告诉你,因为市场部感觉很好玩,很有创意,然后你再问他们:你认为市场部是做什么的,他们会挠挠头告诉你:就是拍光鲜亮丽的广告,做小视频,做抖音,做双微,看,他们把这些完全等价于做市场,如果再继续追问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呢? 他们会回答你“因为这些大家都在做,所以我们也要做这些”!那么好 ,我想用一句话来告诉你我是怎么来理解在市场部工作的感受的,那就是“理性思考分析,感性创意输出“,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所有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闻到的,触到的,这背后都是一系列你对消费者深度洞察和应对市场变化所进行的逻辑策略思考,没有一样是拍脑袋浑然天成的。
你们能从这本书中收获什么呢?
我希望能帮到那些曾经和我一样遇到挫折和茫然的人
我希望这些课程能够帮到在营销方面有一技之长,能够突破思维禁锢的人
我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你们找到明确和高效的方法,提高生产率
我希望能带给你们启示和思考,在你们的职场道路上吸取前车之鉴,焕新营销思路,少走弯路,快速进入状态,破局升职壁垒,助力快速提升。
从下节开始,我将对营销人在认知、进化、迭代、精进这四个维度做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带领大家形成营销思维巧算,避开15个营销“陷阱”, 保持活力和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