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每到这个时候大概很多人脑子里都有一个盘绕不去的元素:聚餐。无论是年会还是年夜饭,一年忙到头是该杀猪宰羊吃顿好的了。昨天看了两部电影《爆裂鼓手》和《岳父岳母真难当》,正好两个片子里都有一段挺能浓缩全片味道的家庭聚餐,于是想了想自己关于家庭聚餐的一些想法,结合电影写了篇文章。我确实是这么想的:多年来不太喜欢在家庭聚餐讲话的原因就像《爆裂鼓手》这一段演出来的一样,我害怕鸡同鸭讲,所以很多时候我认为沉默也是为达到求同存异不得已的办法,而《岳父岳母真难当》里的那顿饭虽然只是一个夸张喜剧,却也提供了另外一个积极的角度去想家庭聚餐这个问题。一边写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要不要在空间里发布,每天来到我空间里看文章的以亲人居多,这么一写点实话虽不至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肯定会有涟漪。想来想去,这么长时间来我一直追求一种平和又有序的思考写作态度,既然如此,大抵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下笔除了歌以咏志,偶尔文以载道也不是坏事。
文章发出来,果然早上就收到家里两位姑姑的评论回复,一个简洁明了一个打了一长段:
(1)饭桌是对亲情的围拢,与互联网思维与大卫芬奇无关,与国籍无关于一个人家庭责任、亲情培养有关。
(2)...(此处省略N字),不知道大卫芬奇,不知道互联网,但是要珍惜...
于情于理这都在意料之中,但思前想后似乎一下子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索性专门为此撰文,虽不见得能解千愁万絮,但家庭聚餐这个话题确实有太多东西可以细嚼慢咽。本文的标题乍一看似乎充满了獠牙的质地,讽刺意味十足。且慢,且听我慢慢道来。说时迟那时快,人生很多时候往往就缺这一点“且慢”。
1.长辈的这两个评论,如果是十年前看到我大概会哼哼一声关掉网页然后一直保持沉默,从此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但今天看了会心一笑。《模仿游戏》里有句台词说:“为什么人们(明知道不好但是)喜欢暴力?因为暴力有时给人感觉很爽。同样能给人感觉很爽的还有一样东西:好为人师。如今站在二十岁末尾的我,有的时候已经开始能体会到那种面对小朋友的时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快感。其实就是人性中的共性,既然是大家都具备的特点那就无所谓褒义贬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甜蜜的陷阱里认为,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所以你怎么能不听我的?但是显然在年轻人看来,尤其是在这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前进的社会里,为人师的门槛真的很高,首先得跟得上速度,其次你得在一个频道上,还有太多太多,否则就是鸡同鸭讲。
2.看着这两个评论,一瞬间仿佛那并不是文章后面的闲聊评论,好像这一刻我就正好坐在年夜饭的饭桌上。我一直觉得除了年幼尚惦记着桌下那瓶可乐的小朋友之外,每一个围坐在饭桌边具有独立思维的成员其实都或多或少在做一同件事:传播。道理很简单,大家之所以愿意坐在一块吃饭,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在家庭聚餐里当然就是亲情关系在起作用。所以我们才会不远千里在年三十之前赶回同一个地方坐在同一个桌子前。但是亲情并不妨碍另外一个事实的发生,这个事实不仅仅在家里的饭桌上,在整个人类社会上也是同时进行的:
声音大小不一,但每一个人都在试图表达自己的意志,每一个人都在下意识的试图取得大家的同意说服身边的人。但实际上这往往又是比较难以达到的,正因为困难,人们才更乐此不疲。所以为了求同存异,我们能做什么?声音够大够强的能起到效果当然是最佳,而更多的时候谁也说不服不了谁,所以弄出了两种后果:不欢而散或者维持着某种程度上的和谐。
不欢而散简直是最常见的了,《爆裂鼓手》、《岳父岳母真难当》,还有《八月奥色治郡》,刀子插进去入肉三分血流满面的都太多太多。如果你要说那只是戏那只是说笑而已那就更大错特错了,现实生活永远比戏里更精彩,过之而无不及。至于维持平衡,也分两种,一种是皮笑肉不笑的儒家传统式平衡,忠孝礼义廉,之乎者也,再怎么的要维持着和谐,不管忍气吞声还是耳边风都行。另外一种,就是我经常所采用的办法了,我觉得沉默是达到求同存异的最好办法。
我是不喜欢皮笑肉不笑的所谓和谐,不信?去看看李安的《饮食男女》,那里面的聚餐,饭菜做得巧夺天工,人满满一桌,最后出了一个惊世骇俗。我是喜欢这个惊世骇俗的结局,但现实生活里,既然是一桌子亲情饭,沉默的羔羊总强过虚以委蛇吧。
“哎XXX,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
其实家庭聚餐的三姑六婆们也不都是这样的。我们也走在变成三姑六婆的路上,有人说是因为荷尔蒙激素使人平和。无论如何我们也开始,渐渐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其实鸡同鸭讲在每一个角落都在一直发生,我这种好写文章之人常常由于表达过于复杂总使大家不得要领,可看到最后,你们觉得三姑六婆可曾带一丝讽刺?
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风里面,你还在怀念,那白衣飘飘的三姑六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