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篇拆书稿前,我试着用今天刘主编讲的一个读书技巧--思考:我为什么要读它?是为了完成今天的作业吗?
肯定不是的。我选书读,只会选第一章就能吸引我的,否则就不会继续读下去;如果是文章,30s以内如果没有被吸引,基本会关掉。如今我也想写作,却也意识到这最是自己的短板。
所以我很想看看,这篇被推上课程中的文稿,有没有这种魅力?
答案是:还真有。
从头开始看,我发现开篇就有一个很有价值的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它不是直接介绍书的内容,而是这本书背后的事,可能是很多哪怕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不知道的。
这个点一下子吸引到我,也许是一种长见识、或猎奇、或八卦的心理。也让我的这篇半命题作文立刻确认的标题。所以挖掘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容,用故事思维讲出来,瞬间就吸人眼球。
那读者进门了,接着主体内容怎么去正式招待读者呢?首先,形式是问—答—再问—再答。其次,要从社会上最大众人群共有的一些心理、疑惑、矛盾来入手,这样文字的受众面才会更广。而观点上,要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尤其注意上下衔接的自然、得当。
而最后的总结,是收尾工作,需要简洁的语言把通篇的核心观点陈述出来。我想这也是作者自己能检验前面文章主体的思路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的方法。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要读起来舒服,看似白话却能超出读者原有的认知,引人思考,收获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