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对阿里橙点公益奖的寄语演讲《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阿里巴巴在B站的官方账号把它挂出来,40万的播放量,被刷了7017条弹幕,9015个评论。因为弹幕和评论区全部沦陷,阿里不得不把标题改为:用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段,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最后,阿里干脆把这个视频删了。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再去网上搜这个视频,已经找不到了,只找到马云的一段原文:
因为商业的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它创造价值,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让无数人就业,让无数人看到希望。无论事商业,还是公益,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无数人对工作喝生活充满希望。
之所以删了,还是因为批评的声音多了一些,我在豆瓣网随便找了几个评论,如下:
看着上面这些评论,我其实对写这篇文章有疑虑的,几乎一边倒的讽刺咒骂马云,我要不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边呢?但咱是个草根,草根说的话,又有多大影响力?
中国古代,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社会地位也是最末。古人读书,肯定没有什么商业学校,读书就是为了做士,为了不做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及其低下,在农、工的后面,有些朝代,商人赚了钱,不能过于高调,锦罗绸缎只能在家里穿戴,出门要穿粗布衣服。
大多数人对于商人,都抱着又爱又恨的心情。一方面,在商业社会的今天,每个人其实都离不开商业模式,受益于商业社会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每天看到某某商人坐拥数亿,甚至更多资产的信息,内心充满了不忿,哪怕这个商人是马云。
前两天,一部《后浪》就被网民说成是前浪在忽悠后浪。今天这一部演讲,让阿里巴巴直接删帖了事。
我看呐,川普说得对:这就是生活啊。
很多人,可能过得并不如意,仅够温饱,房子是租的,存款是负的,但又自诩怀才不遇,只是生不逢时。受过高等教育,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富二代扎眼,更显得自己的落寞。你一个马云,自己早就财务自由了,当然说什么是什么,你可以去乡村做做教师,你可以寻找诗和远方,可是你这些都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
细想起来,这些牢骚其实都很没意思。社会在进步,即便没有马云的阿里巴巴,也会有李云的阿里叔叔,社会的进步不会以任何人的意愿为转移。在今天,日新月异这个词,真正令人感到贴切,放弃努力、学习,分分钟被社会淘汰。计算机行业招人,上限放到35岁。人工智能的出现,又进一步压缩人类工作的空间。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被袁隆平喂饱的人,在网上宣泄似的吐槽。
可是,我要问啦:有用么?
马云会少一毛钱么?你会下月的收入会多一毛么?
不会的,完全不会的,甚至,在你看完视频,吐槽之后,又有一段时间沉浸在感慨社会不公的时候,那些没空吐槽的精英们,又攻克了一个技术难题,又做成了一桩买卖,又积累了一笔财富,又拉开了与你的差距。
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快到我们来不及适应,来不及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牢骚当中去,当生命终结时,你有大概率是那93%后悔年轻时没有努力过的一员。
但,这就是生活呀,无论道理多么正确,下士总是大笑之的。
马云其实只是说了一个精英分子都认可的话题,只是大部分精英分子不会说罢了。马老师,毕竟是做过老师的,有教无类嘛,总是想让更多的93%的人认识到这个事实。可惜,下士太多,而下士多,一定是这个社会的常态。
人可以口袋空空,不能脑袋空空。记得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一段话: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世间钱财乃身外之物,真正无法被剥夺的是你拥有的能力,是你脑海中的智慧。但是太多的人,总幻想着不劳而获,想着天降横财,没有想过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来积累财富。
一口吃个胖子不现实,可以每天提高一点点。这不,我去年底参加的“三七读书会——一年300本”的学习,周一至周六,每天早上半小时,学习一本书的精华,平均下来2毛钱一天,涉猎之广,覆盖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昨天早上学习的一本《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就特别的实用。
所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毫无意义的在网上吐糟,还不如开始学习起来,慢慢改变自己的气质,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努力发力的你,十年以后,一定比仍在网络上吐槽的那个人强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