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求学时,除了遇到了优秀的老师,也邂逅了很多可爱又优秀的同学。现在他们可爱稚气的模样还是会时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同学大部分还是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也有过工作两三年的。
他们大部分还是很优秀的,来香港读书的同学都是对自己未来很有规划的人。后来毕业后,有的去了当地的外国语学校当老师,有的去了厦门大学当辅导员,有的去了著名的教育机构工作。这里说下几位让我印象很深刻的。
同学J,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一个潮汕女孩,是我刚到香港时,在内地生迎新营里碰到的。那时只记得她是一个矮个子,小小巧巧,瓜子脸的女孩。她比我们早一届毕业,那时已经工作了。在香港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作。第一次听到保险公司,我还有点不屑,不过就是做保险的吗。来香港读了研究生,渡了金,结果还是在卖保险?
后来互加了微信,时间也在一点一滴的往前进。几年后的今天,她所取得的成就已不是我当初可以想到的。90后的她已经是一个拿着百万年薪的区域经理。手握这样的高薪,我以为她会一直在这行深入干下去,没想到她竟然辞职了,自己回国创立了XX国际公司青岛分公司。这是一家做家族资产配置的公司。
这是她目前履历的介绍: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曾就职于香港XX,获得全球百万圆桌会员MDRT,国际龙奖IDA,国际卓越产能奖,国际品质奖,国际优质顾问,GAMA管理发展奖,经理指标奖等多个奖项 于2018年创立XX国际,整合香港保险,全球移民,健康医疗,海外房产等多个板块。目前已在全国八个城市为多家财富机构渠道,上百名独立理财师提供了基于优质海外资产直线配给及培训支持的多层次服务。
是不是有种金光闪闪华丽丽的眼花缭乱之感? 能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也可以在她朋友圈的照片里一窥究竟。 她经常去听各种讲座,从税务到法律到钻石鉴定,疯狂的吸取各种法商知识,被同事誉为“大百科”,一个好的保险行业的理财从业人员也许必须是一位精通税务法律的多面手;她朋友圈里写的文字,可以看出她阅读广泛,文字功底深厚,还曾经被邀请作为辩论大赛的辩手;她心怀理想,不甘只是做一名普通的销售,所以创办了”家族办公室“式的海外资产配置机构,立志make something bigger.
同学B,是我的同班同学,扎着很青春的马尾。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坐在她身后,我和她对话,我说:你今天穿得很春天啊,她回复说:是啊,现在本来就是春天了啊。
偶尔看到她朋友圈里,才知道她家境不俗,大学时就去过非洲大草原看动物,研究生期间就去了瑞士滑雪,美国旅游。尽管家境不俗,她却性格很好,人缘很好,每张旅行的朋友圈图片下面都有很多女同学给她留言点赞。如果一般的人,也许还会有人说她炫富。
研究生毕业后,她去了宁波汇丰银行工作,马上也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小宝宝。
看到她和宝宝的合影,有点难以想象几年以前她在课堂上的俏皮模样。这么快就当妈妈了。
同学S,短短的头发,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也算是学霸型的。但她特别爱显摆自己的厉害,考完试总是说,我这段时间都没来上课了,分数还这么高,我的智商.........
小组group work时,她也总爱说:我嘛,总结的时候多总结几句。
她的朋友圈里,也总是爱显摆,参加什么活动就会说“我一个人用英语和粤语对抗”。
第一学期期末时,她打算申请博士,就在很多同学在场时,说:我吗,明年肯定还在这里读书,然后周围有同学就附和说,王博士,王博士.....
但是后来她好像没有申请上,有一门课出了问题,还要重修,比我们晚了一年毕业。
我和她之间也有过几次不快,一次是我刚入学没多久时,老师让我们填本科的背景,其实我本科毕业的学校还算是一本学校,但是学校名字不太好听。S同学大概没听说过。有次在食堂里碰到她,她就说我,你是XXX学校毕业的?听也没听说过。当时我就感觉这个同学是个厉害角色。
毕业后,我就把这个同学的微信删除了,不知道她后续如何。
在读书时,同学之间也难免会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大部分同学都是三人一组,几人一组同行。做group work时,最容易发生矛盾,有人要坚持这个意见,有的要坚持另个意见。从小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很重要。懦弱的人难免就要受欺负,强势的同学就不会被欺负。
很多女同学毕业回国后,就在各地结婚了,看到了很多他们美好的婚礼的照片。有的在香港办了一场婚礼,回来又办了一场,有的在广东办了两场。有得在安徽办了两场隆重得婚礼。青春年少的面庞,华丽的婚服,灿烂的笑脸。还有同学时不时在朋友圈里晒晒老公对她们的宠爱。比如每天晚上11点半还去接她们下班,让人感觉美好的爱情确实只有20多岁时才有啊。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