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10·15古人是怎样送别的?

第15章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问:即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他:会意字,从人从也。他的初文写作佗,佗又由“它”演变而来,它的原义指“蛇”,后来本来表示蛇的它,因为被借用为代词之后,就创造出了个“蛇”字。

    他最初的意思是别的、其他的,比如他乡,即指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他年指以前或者将来。《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吕氏春秋·贵生》:“又况于他物乎?”

    后来,他逐渐被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时期的第三人称代词除了“他”,还有其、之等。如《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他也指不正、邪的,如《扬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他。”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文字学家刘半农发明“她”之前,第三人称代词的他,并没有性别差异,男女都可以用。

    她也指美好的事物、自己喜欢、敬重、热爱的事物等。

    他也虚指。如:打他个措手不及。

    他也指姓氏,源于蒙古族。

再:一举而二也。凡言二者,对偶之词,凡言再者,重复之词,一而又有加也。从一,冓(gòu,同构)省。

    “再”字是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为:在一条鱼的首尾处各加一横线,金文字形中上下都有“二”,结合中间鱼形的简化,可表达重复得鱼“一举而二”的意义。

    据《说文解字》,本义是两次、第二次,用作数词。而古文中,“再”和“二”是有一定区别的,两两相对为“二”,一个一个相互堆叠,则用“再”字,如《书·禹谟》:“朕言不再。”

    “再”常表示更加,如“再勇敢一点”。如《礼·儒行》:“过言不再。”

    后来,“再”被虚化为副词,引申有重复、继续等义,如用在动词前,修饰动词,表示同一动作行为进行了两次,再来表示“多次”、“不断地”。如《左传·僖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送:遣也。从辶从㑞(yìng),㑞从人从灷(zhuàn),灷指火种,人灷结合,意为种的延续,即婚嫁。如《唐韻》:“古者诸侯取夫人,则同姓二国㑞之。”《荀子·富国》:“送迎无礼。”

    辶㑞结合,意为送嫁。送的原义就是送嫁。后延伸指把东西从一地运到另一地方。如:送货。

    送也指送别、送行,《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也指送终,如《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明史·海瑞传》:“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器者百里不绝。”

    送也指了结、断送,如《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

    自寻死路叫送死,向对方示意,以求得和好叫送人情,以眼神传递情意叫送秋波,放松后放走叫放送,用迷信的方式让自己脱离贫穷叫送穷。

全文理解为: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会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大学》里说:“诚于中而形于外!”人一定要内心真诚,并真实地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

    孔子问候远方的朋友,内心是真诚的,所以他要向朋友行拜礼,同时,他要感激那个帮他捎话捎信的人,所以他要再拜。

      孔子的一投足、一举手都保持了恭敬的态度和正大的气象。这既是他个人修养的具体体现,也通过自己的“身教”,身体力行地向弟子们诠释了“礼”的真正意蕴。

古人是怎么送别的

    欧阳修曾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人生总是有聚有散,聚的时候固然开心,散的时候总是让人伤感,这是人生常态。

    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聚散更是让人心情复杂,李白曾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表面看似旷达、豪迈,他们内心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喝送别酒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送别方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直到现在,喝酒送别依然是最常用的送别方式。

      喝酒送别也叫饯酒,最早源于先秦时已流行的一种叫“祖”的风俗。“祖”,原本是出行时祭祀路神的行为,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称:“祖者,行神,送行之祭,故曰‘祖’也。”

      后来干脆将送行喝酒称为“祖”,东汉学者郑玄即称:“将行而饮酒,曰祖。”祖,又称“祖行”,在先秦时属“七祀”(或“五礼”)之一,为“行祀礼”,时人出行必不可缺。

    写送别诗,也是常用的送别方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人也常用唱歌的形式送别,如高渐离送荆轲时击筑而歌曰:“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谢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杨柳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古人用杨柳枝条送别还寓意尽早适应环境。

    古人又视杨柳有辟邪功能,所以送杨柳有祝旅途安全的意思。

    如隋朝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古人喜欢攀花弄草,宋代王安石《杖策》诗中就有“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古人还有攀花送别的习俗,唐代张籍《送从弟删东归》中称:“春桥欲醉攀花别,野路闲吟触雨行。”李白《江夏送张丞》亦称:“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类似的还有耿湋(wéi)的《荐福寺送元伟》:“送客攀花后,寻僧坐竹时。”

      攀花有梅花、牡丹、山茶花、桃花、杏花、樱桃花甚至不知名的野花只要随手可摘,都可以送。

      如唐代诗人元稹曾用樱桃花送别,其《折枝花赠行》诗写道:“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元稹还曾折牡丹花送别,其《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诗称:“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古人送别的地点一般分陆路和水路,走陆路一般在长亭或者短亭里,走水路则在渡口边。

    陆路送别比例有名的就是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十公里灞水上。始建于汉,汉唐时送客多到此桥作别。

    唐时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的风气,为文人骚客所乐道。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被喻为“关中八景”之一。

    在周代,亭是设在边塞用来观察敌情的处所,如《墨子》记载:“百步一亭”。在秦汉时期,亭成为各地的治安机构,亭设有亭长,刘邦就曾做过亭长。

    慢慢地,亭发展成为筑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供旅客投宿休息。如《说文解字》曰:“亭,人所安定也。”《风俗通》则说:“亭,留也,行旅宿会之所也。”

    古诗中常常会提到“亭”字,如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民国时期的李叔同为一首欧美歌曲重新填词,写下了《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渡口送别常见有渭阳和南浦。“渭阳”最早见于《诗经·秦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渭阳即渭水之南,那里设置了水边送别的场景,后渭阳成为重要的送别地。渭阳甚至成为送别的代名词。

      如杜甫的“寒空巫缺曙,落日渭阳情”。杜牧的“寒空金锡响,欲过渭阳津。”

    南浦今属重庆市万州区,与渭阳齐名,如屈原的《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江淹的《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58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669评论 2 37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684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82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533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96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814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58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4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89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6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410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828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42评论 1 25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93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010评论 2 33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