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即《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他众多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使得作者一跃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这部作品也跻身于世界经典文学的行列,这是作者未曾预料到的。
小说一经推出,立马就被《纽约时报》配发评论,而且在半个月的时间之内重新出版了五次,同时,此书的英国版本也同时推出。不过,这部长篇小说的叙述内容比较独特,受到了极大的争议,推行几年之后便有美国的学校对此开始严查禁止。
尽管如此,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是不容小视的。在全球范围内它虽然引起了学者们褒贬不一的评论,但是毋庸置疑,这部小说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经典文学之林中。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的主人公霍尔顿出生于美国一家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正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父母和老师强迫他为了出人头地而好好读书。在这种强迫之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霍尔顿开始了叛逆。
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后来被学校开除。为了不去面对父母的质问,他没有回家,而是独自一人在纽约游荡。这段时间内他酗酒,但是他内心却得不到满足,始终充满着空虚感和幻灭感。
他企图逃出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理,但是却找不到出路,最终进入了精神病院。这部小说是以霍尔顿在精神病院里的回忆开始的,表象虽然粗俗,可是我们却读懂了霍尔顿在成长过程中的两难选择,更加衬托了倔强少年的成长主题。
小说的开头场面是霍尔顿站在汤姆森山的顶部,看着他的学校潘西和其竞争对手在远处的场地进行萨克斯顿赛季的最后一场足球比赛。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将自己的真实经历隐于主人公霍尔顿的成长经历中。
塞林格的人生经历算不上复杂,他15岁时被父母送到一个军事学校住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述很多是以该校为背景的。他到波兰学过做火腿,又先后进过3所学院,都未毕业。
1942年从军,经—年多专门训练后,派赴欧洲做反间谍工作1946年复员回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早在军校读书时,塞林格即练习写作。1940年发表处女作,到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十多年中曾发表短篇小说20多篇。
塞林格的人生经历可谓简单,他32岁之前,求学、从军,有一个写作的爱好一很多人都如是;32岁之后,在巨大的成功之际离群索居,一直遁世至死,就这个漫长时间段里他写作与发表的稀薄来看,写作可能只是他不大看重的消遣,所谓辛苦创作之说,怕是记者的一厢情愿。
单纯至简的人生,复杂的人世难以理解,所以人们视之为神秘,有的干脆指其故弄玄虚。然而,如果把塞林格的人生行迹投放进他的作品,特别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哪有什么神秘,又哪有什么故弄玄虚,他只不过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做罢了。
二战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批垮掉的一代,而赛林格所塑造的主人公霍尔顿则是垮掉一代的典型代表。霍尔顿·考菲尔德在成长路上,面对不堪的成人世界,他叛逆、激进、迷惘与整个成人世界不共戴天。
他不能也无法接受充满毒瘤的成人现实世界,他渴望寻回和守住自己曾经拥有的充满真善美的儿童时代。霍尔顿整日爱不释手,喜爱倒戴的红色猎帽,则是他对成人世界的反抗和宣战。
红色猎帽在小说中出现了将近三十余次,红色猎帽是霍尔顿内心和精神世界的化身。每当谈起自己心爱的猎帽,霍尔顿心中充满快乐、喜悦和满足,因为自己倒戴的红色猎帽和自己一样对现存的肮脏、虚伪的成人世界充满反抗。霍尔顿的倒戴的红色猎帽,表达了他对虚伪的成人世界的不可忍耐。
霍尔顿说:“我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个极其虚伪的家伙,尽管潘西的大多数学生都出身富贵,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一个十足的小偷。”他曾经和一个叫DickSlagle的男孩住在同一个寝室,Slagle有一个便宜的行李箱,他总是把自己的行李箱在床下面而不是行李架上。为了不使Slagle因贫富差距而产生自卑情结,霍尔顿也把自己的纯牛皮行李箱放在床下面。
可是每次霍尔顿将自己的行李箱放进床下,Slagle则把霍尔顿的纯牛皮行李箱拖出来,重新放回行李架上,对于同伴奇怪的行为,霍尔顿感到极其的不解和纳闷。后来霍尔顿才意识到,原来Slagle是想让别人认为那个高大上的牛皮行李箱是自己的。
不光是学生,连学校的教师也是虚伪至极。校长Haas先生在霍尔顿心理完全是个虚伪透顶的混蛋,Hass校长对那些穿着普通的学生家长是爱答不理,而对那些满身珠光宝气的学生家长则会虚伪的谈上将近半小时的话。每当看到这种情景,霍尔顿则愤怒地捶胸顿足。
当霍尔顿听说同寝室的浪荡公子哥儿Stradlater将要和简约会,霍尔顿愤怒地和他打了一架,因为在霍尔顿的心里简是一个不受成人虚伪世界污染,永保纯洁、善良的童年玩伴,他害怕Stradlater会践踏掉他所推崇和珍视的简的高贵而纯洁的灵魂。
在打斗的过程中,霍尔顿的鼻子被打得鲜血直流,这让他既害怕又充满向往,从内心深处他渴望通过死亡来逃离这个让自己极其厌恶的肮脏世界。
在霍尔顿的心中,他死去的弟弟艾力是智慧和活力的化身。艾力有着一头火红的头发,他善良、纯真,艾力的死给霍尔顿当头一棒,让霍尔顿的精神支柱泯灭。在纽约流浪的三天,每次过马路,霍尔顿都会默默祈祷:“艾力别让我消失,别让我消失,求求你了,艾力别让我消失,求求你了艾力”。
对霍尔顿来说,弟弟艾力是自己永恒的精神支柱,在自己最难熬的时候,艾力成了自己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最好慰藉。
和艾力一样,霍尔顿最亲爱的妹妹菲比也有一头漂亮的红发。在霍尔顿的眼里,妹妹菲比不仅学习优异而且异常贴心。霍尔顿曾说:“不管你与她说啥,她都能心领神会”。
菲比曾把自己留着买圣诞节礼物的钱全部给霍尔顿,还和霍尔顿跳舞,菲比把自己最纯真的爱和善良给了哥哥霍尔顿,这种纯洁的爱和善良是霍尔顿苦苦追寻和极力保护的最珍贵的东西。菲比的行为温暖和鼓舞着内心孤独,悲痛的霍尔顿,激起了霍尔顿心中的希望和保护像自己妹妹一样纯真善良的儿童远离虚伪的成人世界。
当妹妹菲比问自己的梦想时,霍尔顿说他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想尽自己所能来保护儿童们高贵而纯洁的品质和灵魂不受外界的干扰,想让孩子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他不愿其他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心备受煎熬。然而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因为改变成人世界,虚伪与堕落仅凭霍尔顿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实现。三天后他被送入医院接受治疗,便是最好的证据。
《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只是青春小说,尽管塞林格写尽了青春的迷惘与疼痛。它也不只是成长小说,尽管塞林格写尽了成长的挫败与苦涩。因为塞林格关注的是整体人类的人性改善,因为塞林格心心念念于整体人类的理想福祉。
这麦田是人类长久失落的,并不只是孩子的乐园,尽管他必须首先是孩子的乐园。因此,塞林格的苦痛太深广:怎么可以只是让一个小小少年去守望如此重要的东西?不够,一个活在纸上的少年,尽管他活成了经典,但远远不够。不够,一本书份量太轻,尽管他印了一个年代又一个年代,但仍旧远远不够。那么,他还能做什么?
他写过呐喊过,他已经尽力了,他可以放下了吗?不能。那么怎么办呢?他圈起围墙,把自己活成了无言的稻草人,从青春到白头,从活着到死去,在人世的猎猎风口,树立起一生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