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部经典的金融电影《大空头》,讲述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前期一些眼光犀利的金融人士做空美国房市而获得巨额财富的故事。电影改编自迈克尔·刘易斯的同名小说,剧中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这里面谈了四支做空团队,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他们的战绩:(1)Scion Capital的基金经理Michael Burry(唯一使用原名的人物),他购买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互换),基金回报+489%,大约为投资人赚取7亿美元;(2)德意志银行交易员Greg Lippmann,电影中叫Jared Vannett,他出售做空工具,领取了4700万美金奖金。(3)对冲基金FrontPoint Partners LLC的Steve Eisman,电影中叫Mark Baum ,大约赚取10亿美元;(4)车库创业的小基金Cornwall Capital的Jamie Mai、Charlie Ledley和Ben Hockett,本金只有3000万美元,获利8000万美元。这四路人马一共赚了20亿美元,但这只是大空头中的一小部分。最有名的John Paulson 2007年通过做空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担保债务凭证)赚了120亿美金,在2008年又通过做空银行赚了超过80亿美元,另外著名的做空大佬索罗斯也收获颇丰。
现在的中国,没有人不会觉得房价有泡沫,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去做空房市呢?这个问题说起来稍微专业,我只是从各位金融牛人那里汲取了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技术和市场上尚不成熟
从技术上说中国目前没有CDS和CDO这样的金融工具来做空房市。去年的股市大涨大跌大家是知道的,就是因为有股指期货这样的做空工具在,股市的疯狂无法像07年那样持续太久。另外电影中很多是OTC (Over the Counter,场外交易),例如Michael Burry在电影中实际上是和银行进行了对赌,小毛孩团队也是创造性地想出要做空AA级债券。这种市场其实在中国还不成熟,同时监管的限制也很多。
二、空头是零和游戏,你需要接盘侠。
现在我们天天说双赢思维,但是金融市场上却每天上演零和游戏。在一个多空对决里,空头是要先把不存在的东西卖出去,但是最终还是要买回来才能平盘,而这个最低价是有底的,那就是0。好比你和别人打赌,你赢了,这个人却跑了,基本上也是白瞎。所以电影中两个小毛孩发现和自己签合约的贝尔斯登要破产时非常惊恐,马上去找Ben帮忙寻找接盘侠,把账面价值很高的资产打了折获利了解。
电影中,尽管几个团队利用华尔街的贪婪和无知大赚一笔,但他们同时也是华尔街的一部分(小毛孩也是找来前交易员Ben才能进入这个盛宴)。比如FrontPoint基金本来是挂靠在摩根斯坦利名下的,结果他们发现通过德意志银行买的CDS最后的接盘侠就是东家摩根斯坦利,它要是垮了自己也活不长。所以,这个击鼓传花风险是很高的!
三、金融市场是非理性的和易被操纵的
电影里有几个小片断非常真实和令人震惊。尽管房贷违约率上升,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住房抵押债券)却上涨,银行实际上在操纵价格。评级公司明知道这些资产是垃圾,仍然给予AAA评级。甚至美国证监会SEC的员工,都想着要跳槽去投行。这几拨做空团队在发现那些垃圾债并未如想象中那样迅速打回原形时,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就拿中国股市为例,股价是长期偏离价值的,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做空,其实并非易事。尤其是当采用杠杆时,真的无异于赌博。
四、当别人哭时,你笑是不对的!
当大空头要与整个市场为敌,最大的难处的是在社会心理上。十几年来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一直上涨,说翻了十倍一点也不夸张,如果加上房贷杠杆的话,最高可以赚到50倍。不敢你曾经多么痛恨过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只要你买了房,就绝不会后悔,而是庆幸不已。在这场盛宴中,宾主尽欢,只有没有入场资格的人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大家都喜笑颜开时,你应该一块跟着笑两声。如果你提醒别人风险,就有点儿不合群了。如果利用大多数人们的无知还大赚一笔,还敢笑出来,你就更加让人痛恨了!例如明星交易员Greg一直想着有媒体来采访他为何如此有独到的眼光,结果换来的是美国证监会SEC和联邦调查局FBI的质询。
同样的情况一定也会发生在我国。做空中国房市,恐怕会与政府为敌。就像Ben在电影中说的,如果他们赢了,美国经济就垮了,很多人会失业,会无家可归,这真的令人高兴吗?细思恐极!这么想来,还是不要做空头吧,愿我国的房市继续稳健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