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剽悍晨读分享的书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7天让你摆脱拖延症》,晨读题目是“如何摆脱拖延症,避免想得太多却做得太少”。从书中精选三个对抗拖延症的方法分别是10秒行动、压缩时间、减法思考,而且这三个方法是依次递进的,用“10秒行动”起个开头,再用“压缩时间”加速过程,最后用“减法思考”不断地趋近目标。
拖延,我有印象的我的拖延从小学就开始了,每年的寒暑假作业都只有两本,有的小朋友一放假就开始做,做完后整个暑假都可以放心的玩儿。可是我都是到要开学的前两天,整个寒暑假心里其实都惦记着没有做完作业,到最后时刻边哭边做,心里和猫爪的一样的焦躁着急,因为开学的时候老师是真的会检查暑假作业。每次开学的时候忐忑不安,可想而知仓促完成的作业质量肯定不高。
大学考试,考试前夕仓促复习备考。我们班排名一二的两位女生,确实每次都是考试前复习,但不影响人家考出高分。这种复习备考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我的考试就是勉强过关而已。
工作后有段时间,害怕写公文,所以总是一放再放,总以为还会有比较好的思路,到最后一刻会文思泉涌,其实这个放的过程中,焦虑的感觉如影随形,到最后实在无可再放的时候再写,仓促写完的质量当然也不会很高。
最近的一个实例,就是猫叔第一次发的读三本书写感悟的征文比赛,从开始我就认定我看不完三本书,到中间开始看,最后一天看完三本书赶紧写读后感。读后感完成了,我也意识到,其实最初如果不给自己暗示看不完,而是行动起来,那到最后不会是仓促完成。
暂且不分析其他因素,这些事件背后有着各种心理因素,但现实是,拖延了,拖到了最后一刻慌忙完成。
拖的过程中,始终是焦虑的。
自我的预期和实际做到的存在很大的差距,让这种焦虑更深。
想写出诗意,富有人生哲理,能给人启发的散文。想写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高度适当的八股文。更想写出能打动人心、被大V推荐、广泛传播的好文。
这些都是目标,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写。
从开始晨读以来,中间停过几天,目前写了3万字,除了去年开始写支教日记5万余字,晨读感悟已经是第二个坚持写的这么久的内容了。
坚持写,带给了自己改变。这是在迈向目标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写不出来的时候,就想,如果这不是晨读,而是考研究生的写作内容,无论怎么编也要编出来框架和内容。
知道输出不够,需要增加输入,所以开始看书,开始了100天33本书计划。
看到推荐时间管理课程,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管理时间,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迈向目标的下一步是什么,我还不清楚。
但是我在行动,在走的过程中也许会改变方向,也许可以达成目标,行动的过程带来的受益将会日渐显现,这是我坚信的。
前天看到琥珀老师讲的第二堂课,运用“战拖金字塔”,今天看到晨读关于战胜拖延症的内容。琥珀老师说的“战拖金字塔”分为四层,第一层次是拆解目标,降低门槛,第二层次是记录欲望,作为奖励,第三层次是借助外力,组队前进,第四层次是终极,真爱的力量(把别人要我做,变成我想做,拖延,怎么可能)。
用10秒行动先让自己行动起来,把目标拆分、分成几步完成,这样就把难度降低,每一个小目标都是一个砖,最终把砖组合在一起,搭建一个房屋。
有效使用压缩时间,在自己最佳状态完成时间上增加时间,不要留给自己太宽裕的期限。如果要求后天交稿,争取明天交稿,把截止时间提前,自我加压。
7天,我们会觉得很短,如果说学习一项技能只需要7天就能掌握,愿意尝试的人就会多很多。
尝试了,就是对付拖延的一个好的开始。
药效怎么样,客官,您先把药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