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读这本书,我最早是冲着思维导图来的,在我看来能画出思维导图的人肯定是受过专业的培训,否则这么多的精美细致的图不可能只是凭借自己是想象。
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作者陈宇完成这所有的思维导图只是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思考过程直观地表达出来而已,在他看来思维导图与文字表达思想一样,都是一种形式或载体,而且用思维导图比文字更加简洁,直观。
做班主任不能光凭着一腔热情,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班主任的思维,而且还要有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班主任工作无可替代,有技术含量,体现它独一无二的工作价值。
一边读,一边带着导读题目思考,让自己陷入深度思维,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本书的意义和内涵,获得自己成长需要的东西。
导读问题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如何处理班级管理、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管理即教育。
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最终目标。管理取得的成绩必须以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为基础,促进班级整体健康发展,促进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为终极目标。
我们的管理不是管住学生,而是培养学生,采取各种措施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本身发展为目标。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全面了解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以人为本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关心,关爱学生上,而是要体现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好的管理建立在良好的关系基础之上,在教育管理中 ,班主任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
关系,是最好的教育。
导读问题2.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中?
让学生大量地参与班级事务,不仅是因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有责任感,工作更有主动性。
以多种形式或方式让学生参与管理,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重班主任的负担和责任,但是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参与班级工作越多,对集体的关心程度就越高,班级的凝聚力就越强,当然,学生个体的发展就会越好。
比如我们让学生参加班级大会,参与辩论,发表观点,投票;参加小组讨论,提意见或建议;设立岗位竞争投票上岗或担任值日班长,安全委员………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越多,班级管理的绩效就会越明显。
导读问题3.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反思平日的班级管理,有哪些做法是和班级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
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是培养学生,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孩子,优秀教师所带的班级会因学生的特质和特长而精彩纷呈。
但是我们在管理的时候还是会陷入“唯我独尊”的误区,特别是学生调皮的时候,我们总是强求在气势上压制他们,制服他们,在“斗智斗勇”中摆平他们。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班主任和学生不是对手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我们在管理中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出现双赢,甚至多赢,我们必须尊重对手,超越自己,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不能为了效果而不择手段。
导读问题4.针对第三个问题,结合本书的介绍,进行自我反思。
班级或学生的优秀,可以为教师带来荣誉,声望,甚至利益。但教师应该牢记:学生并非教师获得成功的手段,学生本身才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
比如我们都会热衷在朋友圈,各种群里晒班级活动的图片,晒家长赞美班主任的话的截图……看着这些活动,虽然精彩,但是我们也要问自己:这样晒,真的好吗?
我们对学生是真爱还是假爱?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为学生做很多事,甚至还会自掏腰包给学生买礼物,我们这样做或许只是让学生考得更好,更听话罢了,我们开展活动,心里想着的却是把事情做的漂亮一点,算计着自己的班级今年一定要获得优秀班集体………
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成长还是把学生和家长作为扩大知名度甚至利益的手段呢?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也是值得我去深思的问题。
这本书,从最初的读不下去,到现在的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我获得的是自我反思的力量,用一种更高的思想来拔高自己,就是一种成长。
想改变别人,首先要去改造自己!
思考,思考,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