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每个寒暑假,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和五个哥们儿喝酒。喝酒不是目的,只是行喝酒之名,聊聊各自近况。用酒做个助推剂,打破男人之间固有的隔膜,说些不喝酒时抹不开的话。
五个兄弟都是小学同学,从小玩到大,算来有十六七年的交情了。和他们在一块不拘束,说说闹闹,有难得的放松感。
掰着手指头数数说得来的朋友,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工作,年龄越大,越难交到稍知心的朋友。这当然不是说人一长大就变坏,身边再也没了好人。
同样一件事,我对发小说起,他可能一句话就明白了,甚至我不说他也懂。时间把他对我的了解带进了骨头缝儿。
我再对后来的朋友说起这件事,为了让他听懂一句话,我要用十句话来解释。告诉他我站的立场,我思考的来龙去脉,我从前遇到类似事是怎么办的,我的哪种性格决定了我的想法。我要用一整座冰山,去阐明我原本想说的一角。
等下次面对另一个新朋友,刚一张嘴,想起那座冰山,索性就闭了嘴。
朋友更难交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太忙了。
小时候和伙伴电脑前一坐,拳皇双打能玩一天,哪分你的时间我的时间。边说边玩边吃边笑,有的是工夫沟通,虽然当时不明白啥是沟通。
二十多岁大学毕业开始,步入务实的阶段,结婚生子,工作升迁,左右逢源,焦头烂额。脑子里装的都是实实在在硬邦邦的事实,无法给意识腾出流动的空间。你有工作他有项目,你忙着追梦他忙着耕耘,就算你有时间絮叨,他有心思听吗?再过几年,上有老下有小,连自己的个人空间都被挤占没了,谁还顾得上给你当知心姐姐务你的虚。
有限的时间让交友变的功利,以实现最高的时效比。彼此能给对方提供有效的价值,关系才能长久。除非他是慈善家,否则就不可能由单方长期给予好处,就像孔子说的“无友不如己”。然而价值又多是暂时的,只有利益是永远的,所以朋友关系也多是断断续续的。
年龄越大,遇到一段纯粹的友谊越需要缘分;建立互惠性的朋友关系,需要自身有实力为他人提供其所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