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为什么一直都没有主见,遇到一点小事情就等着父母替他思考、替他处理和解决,他太过于依赖父母了,该如何是好?”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很多父母都开始意识到不对劲,开始发出这样的疑问,很担心这种依赖,会影响他未来的独立发展,甚至担心他会成为“妈宝男”。
遇事不知道怎么办,啥事都不敢做决定,一开口就是“那我先问问我妈吧”、“要不还是跟我爸妈说吧”、“我也不知道,还是你决定吧”,这三句话要是同时出现,倒真有点妈宝三连的味道。
要知道孩子越大,以后需要做出的选择和处理的事就越多。小到在奶茶店不知道喝什么或者想好了也不敢说,大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缺乏主见苗头起得很早,影响却很大,或许平常的小事还不足以显现,但一到关键时刻就非常掉链子。假如人不能自己做出选择,那也很难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
你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会没有主见呢?是天生性格使然?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人并非全知全能,不光是小孩,任何人在面对自己不熟悉、辨别力不足的领域时,都会表现出很难选择和没有信心的样子。
至于我们说一个人没有主见,那么就是这个人经常性的、在很多不同的事情上,都有这样的表现。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一直没有机会参与到认识—尝试—熟悉—再选择的过程里去。
每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开始都会相信父母、依赖父母,这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爱护孩子,也是父母的天性。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会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念。
但也正是这个时候,很多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没能发现或适应孩子的这种转变,继续替孩子做每一个决定,冲突也由此而生。
这个阶段就像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有的孩子因为与父母关系更亲密、性格更外放,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逐渐在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中做出选择,培养出独立和主见;有的孩子则因为另外一些原因选择缄默、顺从。
孩子被剥夺了选择的过程,自然就没有办法建立自己的思想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渐渐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在自己非常熟悉而父母不太了解的领域里有自己的见解,例如玩游戏、娱乐。在这里他们是不会没主见的,因为没有人可以帮他做决定。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这当然不能责怪父母,因为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是在摸索、磕磕碰碰中得出经验和反馈,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
在孩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父母也要学会克制,自我缓解对孩子逐渐长大要与父母分离的焦虑,要足够信任和了解他们,让他们处理他们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跟自己的想法有出入!
孩子需要自己选择,也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说到这里,怎么“解决”孩子的没主见,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把选择的权利交回孩子手里,甚至于,在他习惯性依赖的时刻,“逼”他们做选择。
方法
有意在他们不熟悉的领域里放手,在不会造成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引导他们为选择做充足的准备。即便有不同的意见,即便不是完美的选择,也支持他们大胆去尝试选择,让他们在选择的过程里获得自主和自信。
让他经历自己的选择后的局面,然后带着他一起事后复盘,总结、取舍,然后他会慢慢积累成为自己的经验。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选择都并非是判断题,并非只有abcd选项,也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不要害怕孩子选择错,不要总去替代孩子选择,剥夺孩子独立选择的能力。
相信孩子,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期待他们的独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