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究竟问什么。
有不少孩子明明了解课业的内容,可是一考试起来,平日的实力却表现不到一半。此外,平常和父母谈话反应敏捷的孩子,考试时居然会写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错误答案。
这时候父母总会质问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会答错呢?。其实,如果父母在质问孩子的错误之前,先和孩子一起重新读一下考试的问题时,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了。
原来,孩子是不明白考试的问题究竟“问什么”!
为了孩子正确了解考试到底问的是什么,最好平常在家做练习的时候,先让孩子看一次问题,但不要立刻写答案,而把问题盖起来,问他们这道题目在问什么?这也是一种训练法。
如果他们答得正确,等于问题已经答对了一半以上,当然也就能避免发生“明明会的,怎么又答错了”的遗憾失误,同时,可以让孩子平日用功的结果充分反映在考试成绩上了。
“倒回确认法”有助于发现错误。
我们跟朋友谈话的时候,话题常常会脱线,离本题越来越远,甚至忘了原来主题是什么。这时候,我们就会问,刚才是从哪里谈起的?在这之前又是怎么说起的?从后面一一往前倒推着回想。
这种“倒回确认法”在孩子读书时,对于找出“问题点”的应用上也很有效。例如要想检查很单纯的加法有没有答错时,如果和原来计算时一样由上往下算,往往很难发现错误。相反的,由下而上试加时,则常常可以意外地发现错在哪里。
这是因为人类的思考,一旦以一种流程进行时,如果有错,下次只要重复同一流程,那么这水路只有越流越深,很难再出现新的流法。正如水管里如果被杂物塞住了,从一定方向流来的水,很难将这杂物冲走,而如果相反方向灌水时,却能轻而易举地把塞住的杂物冲出来。思考方向逆流回来时,往往可以解决想不通或错误的地方。
眼不见为净
有人决心用功时,会把书房中所有的灯都关了,只留桌上的台灯。在一盏孤灯下,集中注意力全心用功,这当然是个好办法。
同样的道理,考试时为了集中注意于一个问题上,可以把其他问题用纸遮起来,以免这个问题以外的东西进入视线,产生干扰。如果平常就有这种训练,那么不但在学校的考试和入学考试时,可以发挥实力以上的力量,同时在培养集中注意力方面,也很有效果。
尤其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最旺盛,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把没有关系的东西,都从他们的视野中除去,确实能够提高读书效率,这可以说是“眼不见为净”的好办法。
写字潦草自己受害更大。
以前我们谈过,若要增进基础学力练习写字是必不可缺的。可是有些孩子有了某种程度的成绩时,往往就会不太在乎写字的正确与否,和字体的漂不漂亮了。也有人说,文字的作用主要在于表达内容,形状并不重要,只要写的内容正确,那么文字即使稍有错误或不整齐,也没有多大关系。
有这些想法的人,问题出在只重视考试的结果。他们认为看这些字的人,就是考试时看考卷打分数的老师,而字写得好不好看,并不直接影响分数,于是字就开始写得潦草起来。持有这种想法的人,真是缺乏自律观念呀!
字写的潦草,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其实这种不正确的字,难看的字,往往只有误了自己。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做算术计算问题时数字不好好写,把9误写成7,结果造成大错。不正确的字,不但令读的人难受,甚至还会蒙骗写者自己,这件事真应该铭记在心,切记勿犯。
如何改善“试题做不完”的困扰
同样是解答试题,在家里做练习和在学校考试就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学校考试是“严格限制时间”。因此,孩子从学校考完试回家,往往会抱怨:如果时间够的话,我全部都会呀!。
不过象这样“时间不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时间分配错误造成的。例如孩子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会花很多时间去想,结果简单的问题却没时间做了,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管题目的难易,而从第一题开始顺着次序回答,可是对这孩子来说,属于比较困难的题目,往往却集中在前面。于是真相虽然是“会做”的问题“做不完”,但是结果却和“做过的”是“不会的”一样。
如果你的孩子这种情况发生的话,平常在家练习做试题时,不妨叫他们把全部试题快速过目一遍,先从他们认为简单的、或觉得不必花太多时间的题目开始做,甚至做个先后顺序的记号亦可。如果能够养成这种分配时间的眼光和能力,就可以避免发生“会做”的问题“做不完”的遗憾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