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梅煮英雄
这几天写林徽因,引起朋友们热烈讨论。可见,大家都是喜欢林徽因的,亦或是喜欢她的故事。
昨天有人问我,林徽因到底爱不爱徐志摩?
若是爱,为何选择梁思成?若是不爱,为何还要纠缠?
才子佳人已逝,多少风流随风去,只留点点滴滴事,任世人评说。
一、天上掉下个徐志摩
1920年,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被派往欧洲考察访问,为了让林徽因“多增长见识,开阔胸次怀抱”,他便带上了徽因。同年9月,徽因考上了伦敦圣玛丽学院。
当时林徽因16岁,正视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年纪。
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回忆说:“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
和所有的少女一样,天真浪漫的林徽因在做着白马王子的好梦。
可万万没想到,那个人真的就来了。
人生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些命中注定的相遇,一定是上辈子的伏笔,你来了,我正好在。
不早,不晚。早了,我正青涩,晚了,你已苍茫。
不早不晚的遇见,是生命中最好的遇见。
那一年,徐志摩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那一日,24岁的徐志摩在刚刚好遇到了16岁的林徽因。
那一日,林徽因着一身素雅白裳,梳两条及肩小辫,安静立在林长民身后,清澈双眸凝视着儒雅热情的徐志摩。
那一刻,徐志摩一眼就看到如白莲花一样圣洁的林徽因。
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初见,是含情脉脉,是电光火石,还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惊喜?
世人难知,只能想象一下自己今生最美的相遇。但无需质疑,徐志摩心中定是极欢悦的,林徽因也是。
世间所有的爱,大约都不如一见倾心来的热烈和幸福。
诗人放纵不羁的个性,一旦爱了,便爱的无所顾忌,爱的如火山喷发。
那一见,他心便就被她攫住,不能自拔。
二、才子佳人之恋,老套的故事,幸福的时光
初恋总是最美的,这段相知相惜的时光,是林徽因在伦敦最好的日子。不管多少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心中仍是满满的温柔。
林徽因欣赏徐志摩,“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她始终记得,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会的大不韪争他的恋爱自由。
彼时,她只觉得眼下这男子是果真与旁人不同的,心极挚纯。
后来,林徽因说,他坐曲折的火车到乡间去拜哈岱,他抛弃博士到英国,只为要拜罗素做老师,他为了一种特异的境遇,一时特异的感动,从此在生命途中冒险,从此抛弃所有的旧业,只是尝试写几行新诗——这几年新诗尝试的运命并不太令人踊跃,冷嘲热骂只是家常便饭——他常能走几里路去采几茎花,费许多周折去看一个朋友说两句话;这些,还有许多,都不是我们寻常能够轻易了解的神秘。我说神秘,其实竟许是傻,是痴!
女人口里的傻和痴,谁不知道就是满怀的爱意啊。
徐志摩浪漫,温柔,诗意,潇洒,自由,且热烈。这哪一条不会击中怀春少女的心啊?他们一起看夕阳下金光粼粼的湖水,一起在诗意荡漾的湖边谈诗歌、谈人生。
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
“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
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爱情甜蜜如斯,那一晚,林徽因与徐志摩讨论雨后的虹,康桥的梦。并在闺阁隐秘角落,写下那一首《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挎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三、浪漫易逝,愿择一良人终老
美好的爱情,随着徐志摩之妻张幼仪的到来,画上了句号。
与林徽因相识之时,徐志摩已是人夫,亦是人父。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早在1915年便已结为夫妻,那一年,张幼仪一如现在的林徽因,亦不过是十六岁。
这给初恋的林徽因带来极大的震惊,怎么会这样?
林徽因躲在房间里好几天,茶不思、饭不进,偷偷地抹着眼泪。
她欣赏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欣赏他的热烈和大胆。但睿智如她,是一个理性的人,就连张幼仪都评价她“是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更自由的女士”。
终于,这个外表柔弱,内心极有主见的女子,毅然做了决定,回国。
她给志摩写了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
这原也无可厚非。
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实是好的,
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
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
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多年以后,林徽因曾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她知道,诗人的浪漫激情过后,自己难免不会成为第二个张幼仪。
这位18岁女孩说出的话,对众多迷失在爱情中的姑娘来说,可谓是醍醐灌顶。有多少女孩,深陷在浪漫的不食人家烟火的爱情里面,不可自拔,能保持冷静的思考与选择,多么难能可贵。
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也许是因为梁思成能给她最安稳与妥帖的幸福。纵然身边有最懂她的徐志摩,有最疼她的金岳霖,她还是义无反顾的跟随梁思成的脚步,与她共度一生。不是她忘记了与徐志摩的“康河之恋”,也不是她对金岳霖的爱熟视无睹,是她真的不敢用自己的幸福做赌注,她不要轰轰烈烈的绚烂,她只要波平浪静的踏实日子。
四、诗人离去,唯留追忆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因空难逝世。在他短短的一生里,有过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在徐志摩和林徽因初堕情网时,尚未和张幼仪离婚,而张幼仪腹中还怀有徐志摩的骨肉。从这点来说,徐志摩当之无愧的是渣男。徐林二人的纠葛其实是贯穿终身的。直到林徽因的暮年,她的卧室里还挂有徐志摩失事飞机上的残片。
在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以后,林徽因感情上又起了新的波澜。在致胡适的信中说——
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的不了解。但是路远隔膜误会是所不免的他也该原谅我。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澈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
徐志摩去世后,林徽因对自己和徐志摩的感情更是直言不讳,在给胡适的心中说,她与徐志摩"有过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也没有什么可羞惭",她觉得"这桩事人事方面看来真不幸,精神方面或为造成志摩为诗人的原因而也给我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炼修养的帮助",志摩已然变成一种激励融人她的生命中。她既不后悔,也不惭愧。这些话,等于是感慨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当然,最后她也说,"但是他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有这些话,任谁也得承认,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
徐志摩遇难后,梁思成从失事现场带回一块飞机上的残片,林徽因一直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直至逝世。
1935年林徽因发表了《别丢掉》表达了她的心声。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那真!
一样的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是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只是不见人,其情也真,其情也切。
至于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所说的:“徐志摩也许真的爱过我母亲,但是我母亲对他却绝对没有爱情,有也仅仅是友情而已。这点我们作为家属必须澄清。”
这也只能理解为作为儿子的梁不愿承认罢了,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爱了就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