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阅读:阅读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总是会深受启发。书中展示了他的人生观、宗教观以及世界观,稻盛和夫先生是将简单的人生道理活出来的人,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对真诚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有所帮助”。从建立京瓷之初便以“追求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要为人类和社会进步发展作出贡献”的理念,经营和管理着京瓷公司。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信守承诺的人,赤诚无欺的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向西乡隆盛学到了什么?
京瓷集团的社训取自于西乡隆盛的遗训:“敬天爱人”。作为官军统帅的西乡隆盛死后,生前言论编撰成《西乡南州翁遗训集》的是作为德川幕府亲信的庄内藩武士们。西乡隆盛是一位能够让被自己打败的对手都崇拜敬仰、具有宽广度量的伟人。
“立庙堂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些许挟私。秉公正,踏正道,广选贤人,举能者执政柄,即天意也。是故,确乎贤能者,即让已职。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后略)”。
译文:“在政府中执国家之政是行天地自然之道。行事不应挟举半点私心。所以不论何事都要秉持公平,依循正道,广聚贤明之人,让能忠实履行职务者执掌政权,方为天意,换言之,就是遵循神灵的旨意。所以,若有真正贤明且适任之人,应该立即将自己的职位相让。”
根据西乡隆盛的观点,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曾经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员工不是给予其不能够胜任的岗位,而是给予财务奖励。即便不得不给于他们晋升待遇,也不应该赋予他们超过自身能力的职位。
“位万民之上者,慎己,正品行,戒骄奢,勉节俭,勤职务,为人民之楷模。下民若不怜其辛劳,则政令难行。然草创之始,华屋,锦服,关妾,谋财,维新之功业终难成也。今戊辰之义战既成营私之态,念此,无颜以对天下及战死者,泪频催也。”
译文:“当官为政者,应努力做到时刻谨言慎行,戒骄戒奢,图节俭,戒浪费,谦恭朴实,勤于本职,励精图治,成为民众的楷模。一般民众若不为领导者的勤奋工作和简朴生活所感动,不时对领导者起怜恤知心,则政府的额命令就难以得到执行。然而,现今虽为维新之业始创,有些人却将家里装饰得甚为奢华,平日也锦衣玉食,更有美妾作伴,而整日脑中盘旋的也只有敛财之道,完全无法实现维新的真目的。事到如今,戊辰之战这一正义的战争也俨然沦落为只图满足私欲之结果,西乡念及此事,深觉无颜面对国家,面对战争中的牺牲者,眼泪长流。”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做到身先士卒。需要让员工心声赞叹,“老板埋头事业,工作起来彻底无死忘我”。当员工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经营者向员工们作出的指示和命令就会得到彻底实施与执行。
“薄租税以裕民,即养国力也。故纵国事繁杂苦财用之不足,确守租税定制,损上而不虐上也。试观古今之事 ,道不明之世,苦财不足之时,必用曲知小慧之俗吏,巧聚敛,以解一时之欠乏,俨然擅理财之良臣,以手段苛酷虐民,人民不堪其苦,欲避聚敛,自趋谲狡猾者。上下互欺,官名敌仇,终至分崩离析乎。”
译文:“减少税赋以富裕国民,这才是培养国力。所以,即便国家事务繁多,苦于财政不足,也应严守税收制度的规定,上级附层承受损失而不可虐待下层民众。试观古今来的历史,在道理未被明确贯彻的社会中,国家为财政所苦时,必会利用行为偏执,会耍小聪明的下层官吏,以恶劣狠毒之手段征收赋税,以填补一时的财政不足,而且还夸他们是擅长财政的好官,这类小官玩弄手段,残酷虐待国民,人们不堪重负试图逃避这些不当之税,自然开始挖空心思编造谎言,人性也随之变得狡猾阴险,上层下层互相欺骗,官吏下国民水火不容,最终将导致国家分崩离析。”
为官的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民幸福,建立一个上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每个人拥有高度的幸福感的国家,这时候眼前出现的是不丹这个被誉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想要国泰民安,必须尽一切打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行政管理组织。
“道乃城地自然之道,故讲学之道因于敬天爱人,以克己修身为终始也。克己之真义在”毋我”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纵己败。观古今人物,事业初创之人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稀。盖因初能谨言慎行,故功立明显。然不觉爱己之心起,恐惧慎戒之意驰,骄矝之气渐涨,即成事业,苟信已万笛膜皆能,则陷不利而事终败,皆自招也,故克己”。
译文:“所谓道同是天地固有之理,所以治学应以敬天爱人(这里的天可以解释为神灵,但做”天道”理解似乎更为恰当。换言之,恪守天道即是敬天;而海内皆兄弟,故以仁之心爱众即为爱人)为目的,时刻谨记克己以修身。克己的真正目标是<论语>所言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主观,不独断,不固执,不唯我)。凡人皆因战胜自我而成功,因放纵自我而失败。以历史人物为鉴,事业始创时,多数人能出色达到目标的十之八九,而能圆满完成余下二三成的人则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最初能自我的约束,谨言慎行,从而功成名就。然而,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起爱己之心,谨慎。畏惧的神经松懈,开始骄傲,得意忘形起来,事业既成便是自以为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这种过分的自信会把事情搞砸,最终导致失败。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是独处时,无人监督时也能自律,自诚。”
人在成功之后,尤其是取得了成绩之后能够保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境界,那真是需要有一定的自省能力和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回想自己曾经在创业过程中,取得的那么一点点小成绩就一副骄纵的样子,好似世界都是我的。
记得还有朋友说我是“自信爆棚”的那段时期里,我并不真正理解这句话,甚至还引以为豪,觉得我就是有能力,追求外在的金钱、名誉都不应该成为追求的目的,因为身外之物都不是属于你的,当你认为是自己的时候,内心不够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承载,终日活在私欲中,会发现最终是被欲火燃烧了自己,每天活在患得患失中无法获得快乐。最终会发现追求物化的我,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当向内心探寻的时候,总会遇见真实的自己发现真相。
“爱己为最不善也。修业无果,诸事无果,诸事难成。无心思过,伐共而骄慢生,皆因自爱不起,故不可偏私爱己也。”
译文:“爱己,即只图自己顺心从不顾念他人,这种私心最为不善,修业无果,事业无成,不思悔改,这些均由过分爱己而致,所以绝不能做这种自私自利之事。”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困于对也,然无困于对者共患难,国家大业不得成也。”
译文:“不惜生命,不图名誉,也不为官位与钱财之人,是很难对付的。然而,若非与此种难以对付的大人物共同分担忧虑,则难成国家大业。”
作为领导要敢于牺牲自我,具备彻底利他精神,甘愿为世人奉献。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刘一秒老师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你能带领多少人的团队,是你心中能够承载多少人的梦想。”在创业的时候我非常认同这句话。也把这句话作为目标“成就他人”,回想起过去所做的一切,意识到说比做容易,太多时候我是说,太多时候是没有做到,或者做的没有让员工感觉到,那么就跟说说是一个效果了。
也就是说,领导者必须远离私心己欲,以人间大义为标准,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坐标轴。
稻盛和夫向大久保利通学习什么?
推动明治维新的大人物除了西乡隆盛还有就是大久保利通。他们两位同样是出生于鹿儿岛的加治屋町,并且都是明治维新的功臣,也是稻盛和夫的同乡。
由于大久保利通是西南战争中让西乡隆盛落败的罪魁祸首的原因,所以,他在鹿儿岛并不是很受欢迎。大久保通被公认是一个冷酷之人,在一个搞裙带关系的主流社会中西乡隆盛不善于搞裙带关系。仅仅用“志”和“诚”不足以取得成功,还需要有大久保利通的“合理”和“逻辑”。
这种将“两个极端合为一体”既不是指左右逢源的圆滑,非也中庸。美国作家F.S所说:“所谓一流的才智,就是能够在心中怀有两种相互对立思维的同时,又能保证正常运作的能力”。
一个普通人心中如果同时拥有两种极端思维理念,那么很容易自相矛盾,产生混乱。作为优秀的领导者,则需要有能力在化解这种矛盾的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将就两种不同思维理念加以区分、进行运用。
看到这句话,回想到自身。当初我就是被两种极端思维理念导致的混乱打败,对自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陷入在了思考活着的意义的时候,两个声音在内心世界里无法平衡,出现了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生活像个跷跷板,忽高忽低上上下下。可是,平衡点,才是在跷跷板中的至高点。
原来是我无法将两种理念区分和消化,最关键的是针对不同场景而进行运用。这句话深受启发,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在于此,平衡两种不同理念而不混乱。
基于原理原则进行判断
“在尊重正义、公正、勇气、诚意、谦虚以及爱等,作为一个人所理所应当遵守的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判断。我坚信以上这些标准既是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律,同时也是由于我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因为我在执行起来也不会有任何动摇。”
很多时候我们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忘记了遵守基本的价值观,甚至在诱惑面前而失去了原则。我猜想,有些人可能连基本的道德观都没有建立。没有一个道德约束的人,做起事情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呀。所以,与这样的人相处,会自带一种不安全感。没有根基,何谈发展,事业、生活亦是如此。
人生与事业的方程式“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能力包含个人的才能与商业才能以及身体健康程度。这种能力代表的是先天因素,无法改变。
热情是指不屈不挠的执着愿望,这个因素则依据个人心态的转换而具有可变性。
能力和热情都可以从0到100给予不同的数值加以衡量,如果将两者的数值相乘,一个心怀谦虚之念,认为自己没有太大能力因此甘愿付出超于常人热情的人,或许能比那些自认为拥有不凡能力而放松懈怠、不愿努力的人获得更加耀眼瞩目的结 果。
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心中对于人生和事业的思想态度,并且这个思维方式打分范围是从负100到正100。
消极思想:愤怒、嫉妒、仇恨、不满等思维与念头是负值,
积极思想:乐观向上、体谅关怀对方的美好心态和意愿是正值。
要想要拥有精彩的人生,核心还是在思维方式上,因为这个是正值还是负值影响了最终的结果。回想过去自己在成长中,思维定式每个人故然都存在,而如何打破负值思维,增加正值,还是要持续不断的修炼。
稻盛和夫向二宫尊德学什么?
二宫尊德是活跃于日本江户末期的农村实践家,他通过宣讲道德理念,使得六百个几近乎荒芜的贫困村落,变为丰衣足食的富饶之地。二宫尊德据说是一位终其一生,每天只睡2小时的勤奋者。除了他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有是他拥有超于常人的美好的心性。
原文:“彼心无术策亦无谋略,其至简之信仰为,至诚所感、天地为动”。
译文:二宫尊德坚信:“对自身而言,心中毫无任何术策与谋略,唯一一个坚定而不动摇的信念就是,自己的真心与诚意能够感动上天。”
“至诚所感、天地为动”,想起了一句话,是不是这么说的“努力到无能为力,勤奋到感动自己”,真心诚意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行为都可以感动上天来帮忙。
原文:“一人之心虽微不足道,其至诚所致,鬼神为之所感,天地之大,亦为之所动。”
译文:二宫尊德说:“一个人在毫无保留地付出了所有的真诚之后,不仅能够感动鬼神,甚至连天地也能为之所动。”
稻盛和夫先生经营的京瓷从小到大的过程,正是一个超出常人勤奋付出利他之心,感动天地的过程。在我看来,有成果的人与没有成果的人比较,不是在果上找原因,而是在因上,种下了什么种子,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实。
一定是没有做到,才会没有得到。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在探索的路上实践,终究有一天会春暖花开。
梦想必定能够实现
在通往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大家都知道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同样,稻盛和夫先生也是经历非常多的痛苦。比如,他想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却陷入了世人的猛烈责难和诽谤之中,整日整夜地沉浸在忧伤苦闷之中,受尽煎熬。
所以,有些人在受尽煎熬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再坚持一下,再有些耐心不放弃,说不定坚持到最后,是会有结果的。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者,只有认定自己失败的人和放弃者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当稻盛和夫先生备受煎熬的时候他向圆福寺的西片担雪禅师求教。禅师认为这些都是说明你活着的最好证据,“你现在遭遇的灾难是在消除你过去的罪业,如果你以往的罪业能够就此得到消除,难道这不是一件应该为之高兴的事吗?”
佛法中讲“念头造业”,业便是因缘的原因。我记得第一次听到“业力”这个词,是在金刚智慧中,现在能够理解,所有的果,目前所经历的一切,源头是这个“业力”,所以,当下种下向善向上的种子,将来才会结善果。
认知宇宙法则,善念召唤幸运
在书中稻盛和夫先生提到了宇宙法则,认为那种只是在意自身利益的不良念头由于违反了宇宙法则,必然会使得产生这种念头的人的命运走向凄惨的方向。而与之相反,如果我们的心中能够充满期盼所有事物都能发展的善意,这就顺应了宇宙法则,从而为我们开启幸运之门。
我们能够顺应这种力量,怀揣一颗谦虚、诚实、善意的美好心灵来对待工作和人生的话,成功必然会如约而至。
作为一名企业的经营者,如果不能够立足于“善意”,拥有为了员工、股东、客户、企业等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并以此为最高愉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的话,就绝对不可能永远获得成功!
很受启发这句话,如果没有真正的理解善意,可能也会通过勤奋而取得成功,因为宇宙爱他的每一个孩子,只要是你想要的通过全力以赴就会得到。但是,如果你没有立足于善意,得到的也会失去,无法长久。所以,有些成功是一时的,有些成功是一世的。追本溯源,那是持续的“善意”决定的,这也最符合宇宙的运作规律。
稻盛和夫向佛法学什么?
稻盛和夫先生65岁出家修行佛法。
“十重戒”的戒律依次是:
一、不杀生戒(不得杀害性命)
二、不偷盗戒(不得偷取他人财物)
三、不贪淫戒(不得行淫秽之事)
四、不妄语戒(不得说谎)
五、不沽酒戒(不可贩卖酒水)
六、不说四众过罪戒(不在背后谈论传播他人的错误与缺点)
七、不自赞毁他戒(不得夸耀字诋毁他人)
八、不悭贪法财戒(不得贪图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利益,要对他人不吝施舍)
九、不嗔恚(chēn huì)戒(不无故发怒、仇视)
十、不诽谤三宝戒(不得中伤佛、法、僧)——佛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净!
反省这十诫,“汝今能持否?”如果没有十足的出家的决心,还真心的很难说出“能持”这两个字。闷响自问,这也许就是出家人与凡夫俗子的区别所在吧。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应该努力纯净、升华自己的心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地积累善行的人。”
《易经》中曾经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从善心到善行,还是要心想好事,口说好话。
回想自己多年的心灵修行,也是在追寻着一条纯净自我的修心之路。看来这条路是人间正道,我需要继续精进,活着修身、修心、修行之路无止境。
为身边的人、为这个社会贡献一己之力,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人生的终点线是在“盖棺定论”时,其他时刻都是在找着方向在前行,那是灵魂渴望的生命存在的方式。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这篇读书笔记的结束语吧。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稻盛和夫先生都会做到,“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的人生轨迹
第二章:我的人生观与思想源头
第三章:为什么哲学对于经营必不可少
第四章:追求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