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开始,我便为久久未能养成好习惯而苦苦挣扎,不是因为我没有行动没有努力,而是我未能掌握科学的养成习惯方法。(下面一段是困扰我的问题述说,可跳过往下看)
人间四月天的某一天,我定了一个目标:从现在开始至2016年底,我要养成跑步这一习惯。说干就干,一双普通的跑鞋、一副耳机、一部能播放音乐兼有跑步app的手机、一套舒适的衣服就这样陪伴着我跑了四个月。在这四个月里,我每周定期跑四、五次,有时超额完成月目标,并且有一种不跑不舒服的感觉。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想:恭喜恭喜,你已经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但是,问题毫无征兆出现了。八月份本应达到7公里的目标的,但是在中旬时,我发现自己跑不动了,有着不想跑的情绪便定论自己这次跑步养成习惯以失败告终。我真的养成不了跑步这一习惯?我真的失败了吗?这些问题困扰着我!
幸好参加了橙子学院的习惯养成训练营,易仁永澄老师教导我们从习惯本源入手,应对习惯阻力,轻松养成一个高意愿、低风险的好习惯。除了导师传道授业解惑、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讨论,还有超大福利:有问题可以撩助教!真的很感谢晓沐助教两个晚上的答疑。结合导师的讲解和助教的解答,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心里彻底松了一口气。
做好下面四步,你不必再为养成习惯而苦苦挣扎。
(一)定目的,辨习惯。
行为的作出必定是动机驱动着,养成习惯这件事的背后肯定有着深层的目的和意义,只是有些人不察觉而已,问多几遍自己便能把它们揪出来。在确定要养成某一习惯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该目的和意义何在。值得注意的是,找出目的和意义实际是为了明确究竟是养成的哪一类习惯。因为习惯的类型不同,你所要面临的困难有所不同,应对的措施当然也不同。习惯分为表层习惯和元习惯。其中,表层习惯包括身体习惯和行为习惯;元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身体习惯。养成思维习惯的阻力最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养成行为习惯的阻力最小。只有明确目的和意义,确定养成哪一种习惯,你才能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忘初心,游刃有余地应对出现的困难,愿意为之持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譬如,养成跑步习惯。首先,定目的。我什么要养成跑步的习惯?持续跑了四个月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单纯地跑步吗?不是的。养成跑步的习惯,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为了实现10公里的年目标以此增加自信心。其次,辩习惯类型。养成跑步的习惯是表层习惯中的行为习惯,阻力小,持续跑了四个月且有一种不跑不舒服的感觉,说明已经养成了跑步这一表层习惯;而强化自信心是元习惯中的思维习惯,阻力大。养成增强自信心这一元惯不可简单套用养成表层习惯的方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可以通过养成跑步习惯来强化自信心这一元习惯。所以,八月中旬出现不想跑步的情绪不是说明跑步这一习惯还未养成,而是说明在深化自信时提高了的跑步目标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过度重视了自信的养成,急于求成,用力过度,反而出现负效果。应当调整目标,按原来的节奏,适当提高目标即可。还可以通过养成多个表层习惯强化元习惯的养成。
(二)坚持未必管用,还得用“安静而持续地投入”
我们耳边时常旋绕这些语句:再坚持一会就好了;我要坚持每天打卡记单词;细看这些语句,你会发现:坚持让你不开心;坚持是哗众取宠的噱头。易仁永澄老师认为坚持是目标达成中保持固定标准的一种要求,是一种把自己从舒适区向外推的力量。例如:你告诉自己坚持每天6点起床。这时,你会处于舒适区之外以每天6点起床的标准要求自己,若长期的话,你会绷紧神经,精神紧张,越坚持越累。也就是说,对于长期的习惯养成,把“坚持”转化为“安静而持续地投入”。对于短期的习惯养成,可以使用坚持。回到我跑步这个例子,八月中旬时,我发现自己在跑步过程中不断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会,坚持就是胜利。当我心里越想坚持越跑步下去,不到两圈,我就停止了脚步。所以,坚持并非对习惯养成都有用。
(三)对症下药,不同状态用不同方法
见人说人话,这并非是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而是一种圆通。也在道出一道理:面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对于养成不同的习惯,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怎能一条路走到黑呢!习惯有不同的种类,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人会处于不同的状态。你说,习惯不同,状态不同,能用一样的方法应对各式各样的情况吗?当然,不。所以,你得在认知上明确,养成习惯要区别对待。
人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会经历三种状态:反抗、厌倦、挑战。当你处于反抗的状态时,你会有想放弃的念头,容易被周遭的人、事影响。这时你可以稍微坚持一下,不在意结果,从简单开始,把结果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反馈成长。当你感到很厌烦,觉得这样做无趣,这时你处于厌倦的状态。你可以为习惯养成设定一个例外,将之调为模式化,也可以给训练目标增加一些变化,利用好奖励和惩罚制度。当你感到没压力,甚至有失落情绪的时候,你就处于挑战状态。这时你可增加难度,扩大习惯养成的目标范围,还可以通过整理总结经验调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值得注意的是,反抗、厌倦和挑战这三种状态会出现在习惯养成的各个阶段,当然一个阶段也会存在多个状态。知道了这些,我恍然大悟,原来八月中旬的我不想跑步是处于厌倦的状态。当提高了难度之后,我太在意结果加上盲目使用之前的方法,使得自己更不想跑下去。我需要从简单开始,不在意结果一直跑下去,顺便记录一下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度过厌倦期。
(四)刷新失败一词的认知,失败能给你力量
目标分为表现目标和学习目标。很多人会看重表现目标,从而以表现目标考核自己成功与否。当表现目标未达标时,就断论自己失败了。例如,考试成绩是表现目标,而学好科目是学习目标。如果小孩考试不及格,注重表现目标者会认为这个小孩是差生,是失败者。这是明显的错误的。
突然中断了计划,就说明是失败者。这也是极大的错误。中断计划直接反映表现目标未能实现,与失败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养成习惯过程中,中断不等于真正的失败,放弃才是失败的推手。倘若你无法不联想到失败一词,不妨乐观看待它。儿时,我们时常听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比成功更重要,因为失败是一种提醒、反馈、改进的契机。当你习惯性联系到失败一词,也可以把失败转为未达标三个字。这样内心就舒服多了。是的,八月中旬中断跑步有多种原因造成,但这不是证明我以失败告终。我得从失败中汲取能量,失败助我进步更快。
易仁永澄老师还放大招教我们从失败中获取习惯养成的力量,就是使用经验萃取五步法:觉察失败、标准差距、问题发掘、解决方案、经验整理。这里就不再以文中详细述说。(附上易仁永澄老师的经验萃取五步法详细解释---图片)
养成习惯很难?我看未必!在养成习惯之前,定目的,辨习惯;在养成习惯过程中,时刻牢记:坚持未必管用,不如用“安静而持续的投入”;养成不同的习惯、养成习惯所处的不同状态都意味着你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重新刷新你对失败的看法吧,你想要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请使用经验萃取五步法。还在苦苦挣扎的你,不妨尝试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