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亨贞(1309——1401),字复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生活于元明之际,元时曾任松江府学训导。著有《野处集》《蚁术诗选》《蚁术词选》等。《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三首。
【仙吕】后庭花•拟古
铜壶更漏残,红妆春梦澜,江上花无语,天涯人未还。倚楼闲,月明千里,隔江何处山。
译文:铜壶更漏快要滴尽了,红妆佳人从春夜梦中醒来。江上的花默默无语,心上人远在天涯尚未归还。倚楼闲望,在明月千里之外,在江的那边是望不到尽头的远山。
解析:这首小令是模仿自汉乐府以来盛行的思妇题材,在曲中塑造了思念远行未归丈夫的妇人形象,将少妇缠绵的相思之意描绘得缠绵婉转。
汤式,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象山(今属浙江)人。曾任象山县吏,郁郁不得志,后落魄江湖。入明后,曾做燕王朱棣的文学侍从。所作杂剧有《瑞仙亭》《娇红记》二种,不传。今存散曲集《笔花集》。《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一百七十首,套数六十八套,残曲一首。
【中吕】满庭芳•京口感怀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鮀楼,灯火望扬州。
译文:满目残花剩柳,处处是被摧毁的断墙破屋,还有那新坟和荒丘。海门天堑依旧在,江水滚滚东流。那铁瓮城横拦在虎口,金山寺依然高高地压着鳌头。斜阳时候,吟着诗登上舵楼,趁着灯火遥望扬州。
解析:扬州的“灯火”和诗人所处京口的“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形成鲜明对比,古城京口也就显得越发凄凉和清冷。昔日的繁盛景象已然不见,可是别处的辉煌仍在延续。故国不在,新的王朝却日见兴盛,作为历史变迁的目击者面对相似的景象,内心感慨万千。
【中吕】醉高歌带红绣鞋•客中题壁
落花天红雨纷纷,芳草地苍烟衮衮。杜鹃啼血清明近,单注着离人断魂。深巷静,凄凉成阵;小楼空,寂寞为邻。吟对青灯几黄昏?无家常在客,有酒不论文,更想甚“江东日暮云”!
译文:满天的落花如同红雨一般乱纷纷,芳草地上一片绿色如同烟雾一般绿浪滚滚。清明将近那啼叫凄哀的杜鹃鸟也开始哀吟,还专门对着这客居在外的游子让你断魂。幽深的小巷极其僻静,一片凄凉的气氛。客店的小楼空空荡荡,我只有和寂寞为邻。苦吟着面对萤豆青灯度过多少黄昏?没有家属经常客居在外面,如果有酒就不必思考诗文,更不用像老杜那样还总想什么“江东日暮云”。
解析:这首小令取名《客中题壁》,除了表明此曲题于壁上之外,也点明作品的主题是游子羁旅之慨。
【双调】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渔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译文:问西湖过去是怎么样?那时候早晨一片笙歌,晚上也是一片笙歌。问西湖现在是什么样?现在早晨一片干戈,晚上也是一片干戈。过去呀,二十里长堤酒楼相连,春风里身着锦绣的游人络绎不绝。如今呀,偌大湖面只见两三只打鱼船,在沧波落照间隐没。好时光已一去不返,多少风流人物消磨殆尽。过去的西湖呀,已是今日的梦里南柯。
解析:这首小令以通俗平易的语言,感叹西湖盛衰,并借此来抒发他对元末社会大动乱的无尽感慨。
【双调】蟾宫曲
冷清清人在西湖,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间一半绣床。风儿斜,月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半纱窗。荡悠悠梦烧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译文: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禁暗暗叫一声张郎又骂一声张郎,说不清心中的情感。看东窗角下落花乱纷纷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会儿,又絮絮叨叨缠着她说个没完。入夜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渐渐西下,风儿微微,纱窗开着一扇闭着一扇。终于梦见了同张生欢会,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只觉已肝肠寸断。
解析:汤式以《西厢记》中的情节为题材,写下这首《蟾宫曲》。曲子从摧莺莺的角度出发,写她与张生私会后,整夜思念心上人的心情。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蓬窗自叹漂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译文: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帆船也要行驶数天。独自倚靠在篷窗叹息,生来是漂泊的命。城头上响起报时的鼓声,江心的波涛澎湃作声,山顶寺庙里传来钟声。一声声归梦难成,三处声音三处愁,愁与愁一一相并。
解析:这首小令表达思乡之情,实际上蕴含了对自身命运不济的感叹。人在不顺畅时,思乡之情往往会更加强烈。汤式仕途不顺,落魄于江湖间,因而感慨颇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