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进入教辅行业不久,但在与孩子(三四年级)与家长的沟通了解中,我发现了一个常常被家长忽视的问题——建立信任。
因为我们中国的传统家庭里家长一向是用指令式的语言与儿童沟通,哪怕是所谓的问,也是要求答复。这种沟通某种程度上已经将儿童异化为一件自己的“所有物”,就像自己的宠物甚至是手机,你只需要发出指令,就想当然的认为应该有你想要的结果;或是提出问询,就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得到的就是真正的答案。儿童是一个有机体,他在适应这个世界,用的是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应对方式,而非你所预期的。那么问题来了,我怎么能了解我的孩子的真实意图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棘手,看似像是个新问题(相对于大多数只要一个孩子的父母),其实不然。每一个成年人在社会上交往,你都不会轻易相信陌生人,那我们是怎么开展合作的,我们要交朋友,要先建立信任。说到这,有些父母可能觉得很诧异,我自己的娃,怎么还扯到跟陌生人交往了?其实,这并不奇怪,儿童的早期生长是非常快的,不光是可见的个子几个月就长高,他们的心智也在快速的生长,他们的认知模式随着他所经历的事情不断的变化更新,而这些事情小到大人根本不可能每件都留心到。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的互动时间非常少,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亲子关系。
所以,我提倡家长不要天然地认为与孩子建立沟通可以跳过“建立信任”,而这恰恰是最难的。说最难毋宁说最耗时,而耗时的事往往是家长最不愿意做的事。但这却是无可避免的,有效的教育排在有效的沟通之后,而有效的沟通又建立在充分的信任之上。这份宝贵的信任中包含了很多,包含了孩子相信你会感兴趣他说的话(多倾听他的想法);你会愿意拿出时间和他做一样的事(比如游戏,读书);你会鼓励支持他想要去尝试的展现自己能力的事(比如家务)。看似琐碎,其实如果你真的把孩子当作一个你要交的成年朋友,这些你就会认为是很基础很正常的事,不是吗?我们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愿意做你的朋友呢?不正是以上几条吗?他愿意倾听你的想法,愿意跟你一起完成一些事情,度过一些时光,会支持你去展现你的能力。所以,这对每个家长有都不是什么难事,只在于你是否把你的孩子看成一个活生生值得你去了解去沟通的人。
也许,他身上的血肉来自你的血脉,但他的灵魂确是造物主的创造,需要你平等视之,用心了解。